李隆基待葉暢不公,天下皆知。
葉暢從遼東趕回來給楊國忠擦屁股,将他鬧出來的洛陽騷動彈壓下去,又替李隆基本人收拾爛攤,将幾乎被亂賊鬧翻天了的河南、都畿道重新穩定下來,甚至還帶病長途奔襲,一舉擒獲賊首袁晁、方清等。
但是李隆基卻召安祿山入長安,明面上是令其平亂,實際上是忌憚葉暢在中原握有兵權之後作亂。在平亂之後,也沒有及時發布功賞,倒是派太醫去窺探葉暢是真病還是假病。
如此種種,實在是不象當初英明神武的李隆基,年老昏悖至此,在李泌看來,這也意味着李隆基命不久矣。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這個時候,葉暢心中定然是委屈、憤怒、難過、不滿等兼而有之。李亨以儲君的身份,悄然安撫,必能得葉暢感激。此後事情,都是水到渠成,得了葉暢支持,楊國忠就算是有安祿山相助,也不可能動搖李亨的太子之位。
他的提議讓李亨沉吟了會兒,旁邊的李靜忠又向他使了個眼色,李亨微微搖頭,然後道:“事關重大,且讓孤多思量兩日,反正也不急在這一二日……先生辛苦,早些回府歇息吧。”
李泌還待進言,卻見李靜忠笑吟吟道:“奴婢送先生出去!”
他心中立刻明白,李亨确實不會立刻拿定主意,他肯定還要和自己手下一群人商議。
想到李亨手下的那批人,李泌便微微皺着眉頭。
那都是些什麽樣的人物啊!
送他出宮之後,李靜忠迅速回到正殿,李亨危襟正坐,雙目炯炯。
“靜忠,你覺得如何,李先生的建議妥當不妥當?”
“不妥,不妥,遠水難解近渴。”李靜忠咧了咧嘴:“而且那個會坐視殿下去招攬葉暢?”
他說“那個”時伸出了右手大拇指,這代表着李隆基。李亨還是有點猶豫:“你說遠水不解近渴是何意?”
“那個身體可好着呢!”李靜忠笑眯眯地道。
李亨悚然動容。
他這些年幽居于東宮,少有外出,加上日夜憂懼,身體大不如前,甚至華發上頭,看起來比李隆基年紀也差不了多少。而李隆基雖然身體也在明顯衰老,可是至少現在還看不出壽命将極的模樣。
确實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在他登極之後,葉暢或許能夠給他帶來極大的好處,可對于他登極的作用就有限得多了。
“況且,如今局勢,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李靜忠又壓低聲音道:“再想有這麽好的時機,那就難了。”
“唔!”
“另外也不是所有人嘴都如此嚴密。”李靜忠又說了一聲。
李亨這下子再不猶豫:“靜忠,你到孤身邊,當真是天賜予孤的智囊……若我有那一日,高力士輩何足道哉!”
聽得李亨這句話,李靜忠心裏頓時大喜。他自打入宮起,就将高力士視爲自己一生的目标,而李亨這個許諾,分明是說将來要給他比高力士更多的權柄。
真能如此,此生不虛!
“既是如此,我明日就回絕李先生,這李先生雖是足智多謀,隻不過爲人太過拘泥正道,可惜,可惜……”
李靜忠心裏冷笑了一聲,李泌方才的建議确實是正道,但若李亨真的走正道繼承大寶,大夥能有幾分功勞,又能有多少好處分配?唯有不走正道,打破原先的一些東西,才能空餘出更多的位置和好處,供大夥分亨!
不過心中雖然如此想,李靜忠口中卻道:“殿下,李先生也是好持重,他畢竟與咱們不同……不過,依奴婢之見,殿下不妨答應他,就令他去見葉暢。”
李亨心中一動,撫掌道:“果然該如此,好計……靜忠,卿真乃輔國幹臣,可惜你是内臣,否則當個宰相,綽綽有餘!”
“殿下大寶之日,奴婢就改名爲輔國。”李靜忠笑道:“奴婢乃是殿下家奴,宰相麽,有奴婢這家奴更得殿下倚重麽?”
兩人頓時哈哈笑了起來,不過李亨卻不知道,李靜忠口中輕視宰相,心裏卻道:以宦官之身爲宰相,這個……聽起來也很不錯!
次日李泌又求見李亨,李亨知道他爲何而來,不待他相問,便請他親自去洛陽一趟,看看能否招攬葉暢。李泌大喜,隻覺得太子殿下英明非凡,渾身幹勁倍增。
他攬下此事,也不停留,出宮之後,立刻就趕往洛陽。長安到洛陽的轍軌被賊人破壞了一段,但很快就修好了,牛天齊去洛陽時尚未耽擱,到他去時,更是一路通暢。不過三日功夫,他便到了洛陽,入城打聽葉暢身在何處,便直接來求見。
此時葉暢正在察看來自遼東的戰報,聽說一個自稱山人李泌的求見,不由大奇:“他來做什麽?”
劉長卿在旁笑道:“他向來與太子殿下親密,想來是受太子所托而來。”
“你都知曉此事,他自己難道不知?”葉暢眉頭皺了皺:“這可比較犯忌諱,李泌行事,一向謹慎,此次前來,隻怕别有緣由。”
“無論如何,他乃是天下名士,還是先見他一面吧。”劉長卿道。
“行,那就見上一見……”
李泌被引進院内,雖然這隻是一個小院,從外面看很不起眼,但是進來之後,就發覺裝飾非同一般,别的不說,單單是那紅漆木框玻璃窗,便非同小可,一扇裝下來,隻怕要上百貫錢。
“葉公爲人豪奢,天下知名,今日看來,果然如此。不過他曾在國富論中自辯,說他雖豪奢,所用卻非民脂民膏,而是自己才智所得,且他多花費一些,百姓當中因此獲利者就多幾人,總比将錢鑄成銀球、金餅,藏在地窖之中要強……這等窖藏金銀之事,既無益于國,又不利于子孫,乃愚者之所爲也!”
這幾年,李泌沒少研讀葉暢的文章著作。越是讀,就越覺得不可思議,葉暢的文章論起文采,可以說還比不得一個四五流的文人,與他的詩名完全不相稱,但是其文辭雖淺,其奧義卻深。再結合葉暢所提的“道統論”,李泌隐約對葉暢的志向有所了解。
正是因爲有所了解,所以李泌才覺得,這樣的人,太子應當死死攥在手中,使其爲己所用才對。
“李先生一向久違了。”李泌正琢磨着,便見葉暢出現在視線當中。
如今葉暢雖未痊愈,卻也好得七八分,因此精神還算好,就是稍有些黑瘦。他笑吟吟在那抱拳拱手,李泌慌忙上前行禮,然後握着葉暢的手:“怎敢勞葉公相迎?”
握手的時候,他有意無意扣住了葉暢的脈搏,葉暢似乎不以爲意。
李泌也通醫理,從葉暢的脈博來看,确實是大病初愈的樣子,他心裏的信念更爲堅定,松開手後再行禮:“葉公爲國操勞,不顧病體,實在讓山人感佩!”
“李先生這話說得太過,我身爲唐人,爲國效力乃是本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況我等?”
李泌聽得精神一振:“葉公說的是,泌此次來此,正是見了葉公文章,心癢難熬,特意來請教。”
“哦?”葉暢愣住了,他當然不相信,這是李泌來洛陽的主因,隻是想不到,李泌會找這樣一個理由。
“這不是說話之所,請到書房一叙。”他伸手示意道。
二人來到葉暢的書房,李泌看着明亮的屋内,又看了看玻璃窗,開口贊道:“葉公,這玻璃爲窗,雖然奢華,但确實甚妙,隻要不是天色太晚,就用不着點燈火,不虞被煙熏壞了眼睛啊。”
葉暢笑着點了點頭,沒有接話。李泌又打量了一下周圍陳設,葉暢雖然号稱奢侈,但實際陳列上卻少有金銀,座鍾、檩木的書櫃等等家俱,顯示出葉暢的奢侈與衆不同之處。
“葉公在國富論中以爲,财富唯有流通,方可公平,富人若隻進不出,于人于己都無益處,如今看到葉公這邊陳設,可知葉公所言非虛啊。”李泌笑吟吟地道。
這話别人說來有些譏諷之意,但李泌神情甚爲誠懇,讓人覺得他所言發自内心,并不是借口葉笑葉暢的奢侈。葉暢又是一笑,徑入正題:“李先生有些什麽事情要指教葉某,還請直說!”
“山人對葉公近兩年所提‘道統’之說甚感興趣,不知上古三聖之後,道統孰人所傳承,又孰人所光大。”李泌緩緩說道:“此事困擾山人許久,又不見葉公接下來的論述,故此前來相詢。”
“以葉某所見,三皇之後,道統已在我華夏百姓之中矣。集其大成者,爲諸子百家,采撷其一二者,爲能工巧匠。道統如水,萬民如魚,生于其間,卻不自知。”
李泌聽了葉暢這般解釋,不由大吃一驚。
他帶來的這個疑問,确實困擾他許久了,而且他心中猜測,葉暢的答案裏可能會有哪些人。但不曾想,葉暢并沒有指出哪個具體的人,卻将諸子百家、能工巧匠、百姓萬民都包了進去,認爲他們都是道統的傳承與光大者!
這可是人所未言之論,而且李泌也從來沒有想到過這一點。無論是從道家,還是從儒家,甚或法家,都沒有這樣的結論!
“以葉公看來,莫非孔子算不得道統之傳承者?”
“孔子自然是道統傳承者,我方才說了,諸子百家,皆爲道統傳承之中集大成者。”
“那董生呢?”
所謂董生,即是董仲舒。
儒家傳承之中,董仲舒的作用,絕對不亞于孔孟,在某種程度上說,甚至高于孔孟。正是董仲舒之大一統,迎合了漢武帝獨攬乾綱的權力欲望,才使得儒家從百家之中脫穎而出,成爲一門顯學。
即使是當朝尚道家,卻也隻是将老子認爲始祖,并沒有真正将道家思想作爲治理國事的标準。
“董生故弄玄虛,爲獨尊儒家而巧言說動漢武帝,算不得道統傳承。不過他雖是狡辯,卻也有歪打正着之處,其大一統之說,倒是暗合三聖道統。”
“哦,此言怎講?”
“三聖道統,說來說去,隻有二字,利民。”葉暢徐徐說道。
李泌聽到這裏,心頭象是驚雷響起,震得他雙眼圓睜神蕩魂馳!
葉暢此前的論著之中,其實對三聖道統有所解釋,但“利民”二字,有如畫龍點睛一般,讓李泌對此前對道統不解之處,霍然開朗。
燧人氏鑽木取火,爲的是利民。伏羲氏結繩記事,爲的是利民。神農氏遍嘗百谷,爲的還是利民!
不利民者,便是冠冕堂皇巧言令色,無論是編排上什麽大義名分,終究是謬種流傳。利于民者,哪怕一時沉淪于下,爲牧奴、窯工,亦将青史稱頌!
“江與河,乃華夏兩條血脈,隻是江河時有泛濫,天下時有水旱,當此之時,一地一域之力,不足以赈災安民,故此華夏須爲一統,此董生歪打正着之處。”葉暢又道。
李泌眼波微動:“故此禹治水而家天下……這家天下替公天下,并非爲私,而是爲公?”
“在啓,家天下爲私,在禹,家天下爲公。”葉暢道。
“還有呢,葉公還有未盡之言!”
“天下萬國諸族,非唯華夏一隅,若是華夏分割,兄弟阋于牆,則邊患必起。周時有犬戎猃狁,秦漢有匈奴,我大唐先有突厥後有犬戎現又有大食,未來又有契丹、女直等等胡亂。若華夏不能一統,則亡族滅種之禍,不過旦夕之間!”葉暢道:“故此華夏一統,非爲應對天災,亦爲應對人禍。”
此時離五胡亂華尚不遙遠,李泌很理解葉暢所言,回顧曆史,情不自禁點頭:“正是,正是!”
他聽葉暢談論道統,隻覺得句句真言,字字珠玑,每一句都發前人所未言,卻又暗合青史,隐喻天道。聽着聽着,反倒把此行真正目的忘了,待回想起來時,時間不知不覺過去許久,一輪夕陽,懸于西面,透過玻璃窗子,将金色的陽光灑在葉暢身上。李泌向葉暢望去,隻覺得眼前這肅容端坐之男子,光芒萬道,宛若天人。
“葉公提出此道統之論,幾近聖矣。”他忍不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