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冀東事變(十一)
李運昌一生極具傳奇色彩,原名李芳歧年李運昌出生在河北樂亭縣木瓜口村一個農民家庭,他青年時代正值中國内憂外患,李運昌憂國憂民,立志報效祖國年李運昌入樂亭中學,知道家鄉出了李大钊這樣一位**先驅,他渴望自己能走李大钊先生那樣的路,渴望去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看看。/Www、Qb5。coM//李運昌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并于1924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年秋,李運昌被**樂亭縣委選去蘇聯學習。但是,到北京找到李大钊後,得知去蘇聯的輪船已經開走月,經李大钊同志推薦,入廣州黃埔軍校四期學習。同年1歲的李運昌被黃埔軍校**黨總支轉爲**黨員,從此開始了他波瀾壯闊、浴血奮鬥的**一生
月底,李運昌從黃埔提前畢業,黨組織派他帶領第四期其他**黨員骨幹組成的幹訓隊到廣東農村搞農民武裝,他被任命爲臨時負責人。在搞農運工作之前,李運昌先到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參加爲期三個月的學習。在這裏,李運昌認識了***,并聽***講“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農會章程”等課程。講習所學習完畢後,李運昌被派往由彭湃任主任的廣東省農民協會潮梅海陸豐辦事處工作,擔任農軍部主任,着手在潮汕地區組織農軍,當時的李運昌年僅18歲。
歲的李運昌等人集結了一萬多名農民武裝,在廣東普甯舉行了暴動。普甯暴動在取得殲滅敵人一個團左右的勝利後,在敵人大軍進逼下,部隊從廣東撤離到湘贛邊境,這支農民武裝被編爲兩個團,叫惠潮梅農工救黨軍,李運昌任二團黨代表。
1927年冬,在反**政變的殘酷鎮壓下,**樂亭縣特支黨組織已經完全癱瘓。返回故鄉的李運昌先與村裏黨組織接上了組織關系,然後開始着手恢複黨的組織,并同**順直省委取得了聯系月,李運昌領導建立了**樂亭縣委,并擔任縣委書記,宋匡我任宣傳委員,徐運步等任縣委委員,初步恢複了全縣的黨組織。
在此期間,李運昌多次組織領導了鞋業工人罷工和農民的反霸鬥争。他積極貫徹**“六大”的精神,大力組織農民協會,發動農民開展抗租、抗捐和反霸鬥争,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擴大了黨在群衆中的影響月,李運昌又到灤縣組建了**灤樂中心縣委,李運昌任縣委書記,把灤縣、樂亭兩縣的地下黨工作統籌管理,重點抓黨的組織建設。此後,一度癱瘓的冀東黨組織在李運昌的努力工作下,有了相當程度的恢複和發展,爲黨開展工作、領導人民鬥争奠定了組織基礎。
月,李運昌調任**順直省委,任省委秘書。這年夏天,**順直省委、天津市委因叛徒出賣而遭到嚴重破壞。危急時刻李運昌代理了一個多月的省委秘書長職務,及時通報**中央,配合黨中央很快重建了順直省委,重新開展工作。8月,他在執行“飛行集會”撒傳單的任務中被敵人逮捕,判刑1年零1個月月,經組織營救出獄,并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在全國特路總工會任特派員,先後在唐山鐵路南廠、鐵總滿洲辦事處(沈陽)等地工作年春,組織任命李運昌爲**京東特委特派員,創建京東特委機關。這期間爲了掩護身份,他開始使用“李運昌”這個名字月,李運昌被任命爲**京東特委書記。7月,李運昌又幫助唐山建立了**唐山工作委員會,在冀東黨組織的領導下,成立了學校教職員工聯合會、農民齊心會、反帝同盟、抗日救國十人團、勞工會等組織,積極開展**活動月,李運昌接到北方局通知,前往延安參加**中央召開的白區代表會議。5月初他到達延安後,先參加了中國**全國代表會議,随後又參加了中央召開的白區工作會議。會議期間,李運昌把冀東地區的基本形勢和冀東人民目前反對日本侵略者及漢奸的鬥争情況,向中央作了系統的彙報,并在**中央主辦的《解放》周刊上,以“鹿鳴”的名字發表了《日寇漢奸統治下的冀東人民》一文。
在延安期間,周恩來單獨接見了李運昌,對他在冀東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和鼓勵,并請他爲***主席作工作彙報。在聽取了李運昌的彙報後,***對冀東的工作表示滿意,并鼓勵他回去之後繼續努力工作。在離開延安之前,**中央北方局書記**又單獨找李運昌談話,傳達了中央的指示,并任命李運昌爲**河北省委書記,要求做好遊擊戰的準備工作,進行武裝抗日鬥争。中央還專門選派了兩名團級紅軍幹部李潤民、孔慶同,随李運昌一起返回冀東開展工作。
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是李運昌等人早已計劃好了的事情,可惜由于韓雲華部的突然崛起和更加突然的出現在冀東而被迫更改了計劃。但是由于現在已經有很多人知道了暴動的相關情況,所以李運昌、鄧華、宋時輪等人怕引起了鬼子的注意,所以希望和韓雲華溝通一下,最好是得到他的支持,在他和鬼子對峙的時候,由冀熱邊特委在敵後組織這次抗日大暴動。
李運昌到達隆化後,由于戰事緊急,所以韓雲華也就一切從簡,并沒有設宴款待李運昌等人,隻是讓野戰廚房作了一大盆紅燒肉外加一籠白面饅頭将就着吃了一頓。
飯後,兩人也沒多談,直奔話題。李運昌将來意說明後,希望得到韓雲華這個年輕的将領的支持。韓雲華則是考慮了一番決定将暫時派不上用處而且機動性好的兩個騎兵旅調歸李運昌指揮,并且承諾将日軍的主力吸引到承德的外圍地區,時間大約在半個月左右。
韓雲華的承諾大出李運昌的意外,李運昌也是一個帶兵打仗的行家裏手,他看得出來總兵力上韓雲華部還是遠遠不如鬼子的,但是韓雲華能毫不猶豫地劃出兩個騎兵旅歸他指揮,這種魄力、這種胸襟實在讓人佩服。單單這一下,韓雲華便赢得了李運昌的友誼,用李運昌的話說:“這樣的人值得相交”
倒不是韓雲華不知道鬼子的實力在他之上,但是現在對他而言,騎兵旅擅長的是長途奔襲,而最忌諱的就是讓騎兵攻城和防禦。接下來的戰鬥注定是你死我活的陣地防禦戰,而且内蒙古軍區注定隻能是被迫防禦的一方,所以騎兵旅對韓雲華來說暫時失去了作用。而冀東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北踞長城,南臨渤海,西控京律,是東北通向華北的咽喉要道。這裏不僅有豐富的物産可資軍需,而且深山密林,可供迂回。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理想戰場。
日軍侵占東北三省後,爲吞并全中國,就首先奪取了冀東。早在1933年初,他們就興兵攻占長城各口。駐守在喜峰口、冷口,古北口一帶的國民黨愛國官兵在冀東人民的支援下奮起反擊,後因國民黨政府不予援助而失敗月31日,國民黨政府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竟同日本侵略軍簽訂了臭名昭著的“塘沽協定”,把冀東劃爲非軍事區。接着國民黨政府,又搞了個“何梅協定”,把冀東拱手讓給了日軍。漢奸殷汝耕組織“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從此,冀東就完全淪陷爲日本侵華的軍事跳闆和兵站基地。600萬冀東人民,就變爲日軍鐵蹄下的亡國奴,過着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機會現在就擺在面前,向來有便宜就占的韓雲華怎能輕易放過,不就是兩個騎兵旅嗎,劃出去就劃出去了,又不是不回來了,就這樣冀東的戰事又起了新的波瀾。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