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大人,這兩本書..."他的話音已經變得顫抖不已,然而他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态。
"不錯,這兩本書,《三字經》、《百家姓》是我所著,将這些常用的漢字編成字歌,這樣能夠讓不識字的人學習時更加容易入門,最終振興我儒門,教化天下。"
周文博毫不猶豫的厚着臉皮将這兩本中華史上的啓蒙讀物歸爲了自己的創作。
"瑾瑜當真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啊!想必是孔聖人見中華大地上下狼煙不絕,武人跋扈,點化瑾瑜來振興我儒門啊!之前看到瑾瑜所著《聽松軒集》,世人皆傳瑾瑜乃是李杜再生,如今又得此教化百姓的神器,當真是可以比肩孔孟二聖的功德啊!"
段世辰越說越瘋狂,簡直就可以比肩最虔誠的狂信徒了。
周文博一看這位已經快要無藥可救了,連忙再取出了一本書。
"《數經》?"段世辰翻開了這本所謂的數經,卻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被書中的一堆鬼畫符震撼到了。
這本自然是周文博将前世所學的基礎數學中的代數部分給抛了出來,目前還隻寫了九九乘法表和四則運算,這不過是小學二年級的水平罷了。
"這些符号是爲了運算方便,宇宙之大,日用之繁,士農工商,無處不用數算,若是能學通此書,就能通數算之道。"
周文博拿出這本《數經》也是經過了仔細考量的,雖然直接拿出了阿拉伯數字和加減乘除的符号會讓人第一步學習有些困難,但是若是再造一套漢字符号完全起不到簡化的作用,對于運算的速度和難易程度都會有極大的影響。
因此周文博還是決定先推出來這本書,其實在目前這種忙的不可開交的時間抽空寫這三本書并不是爲了什麽著書立說,教化蒼生,而是爲了教育手下的士兵和軍官。
在這個時代,除了極少數将門世家高官顯貴,比如周文淵周文博兄弟這種,雖然是軍人,武将,但也是讀書識字的,其他不要說士兵,就是軍官階層也基本就是個大字不識的老粗。
比如說在原本的正史上當上了皇帝的李嗣源,是沙陀族出身,不通漢字,當了皇帝以後全靠身邊的太監來誦讀奏章并抄寫。
然而事實上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還是會決定一個人将來的成就,尤其是周文博試圖在将來建立一個秩序和穩定的政權。
野蠻和愚昧的政權可能在最初的時候更具有戰鬥力,然而他更依賴領導人的能力和見識,并且并不可能長久。
就是所謂的有能力打天下,沒能力坐天下。
比如蒙元,當它崛起之時,向西一路打到了多瑙河,被中世紀的歐洲人驚恐的稱爲"黃禍",向東先後滅了金、宋這一對糾纏了多年的冤家,最終建立了黃種人有史以來的最大帝國。
然而元帝國的統治僅僅不到百年之後,就被一個貧民出身的朱元璋打得節節敗退,追亡逐北,最終整個民族的脊梁都被徹底打斷了,以至于蒙族再也沒有崛起過。
同是所謂的蠻夷,滿清就比蒙元更加狡猾和成功,在成功借着明末的農民起義的機會殺進中原并且一統天下後,滿清自動選擇了融入進漢民族的文化,這樣才有了二百七十五年的國祚。
有得也有失,原本戰力驚人的八旗子弟最終卻成了隻會遛鳥飲茶,抽大煙的"鐵杆莊稼",這也是所謂的文明政權的弊端。
從古今中外的所有史書中,周文博得到了一條經驗,他試圖建立起來一個有文化,有能力的軍事集團,這樣不但能夠在征戰年代十分具有戰鬥力,而且會在成功建立起新政權後成爲周文博用來和文官集團抗衡的一支力量。
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李世民。
李淵李世民父子在隋朝末年的逐鹿天下的過程中得到了關隴貴族集團的支持,無論在李唐建立的過程中還是之後,這些軍事貴族确實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對外,打遍天下無敵手,無論是突厥、吐蕃、高麗還是西域諸國,在唐初全數臣服,李世民最終也被尊稱爲"天可汗"。
對内,李世民修建淩煙閣,命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畫"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武将數量比文臣數量還多,而且這些人中大多數在李唐建國之後還有機會執掌兵權,并且除了侯君集基本都善終了。
雖然唐代對于武人的寬容導緻了安史之亂和唐代中後期的藩鎮割據,但是在目前看來,周文博還是需要這種力量。
周文博并沒有同段世辰過多解釋,就先拉着他坐下,培訓起這個未來的教書先生關于《數經》的部分。
事實上無論是九九乘法表還是四則運算都難不住段世辰,盡管在一開始對這些鬼畫符極爲不适應,但是經過了周文博長達一個時辰的耐心教導後,本就讀過《九章算術》的段世辰還是基本掌握了。
"瑾瑜此法果然精妙,遠較《九章算術》而簡略,以《數經》學算術之道,應當是極爲容易的法門了。"
段世辰對比了兩種書中的不同方法後,忍不住感慨道。
"我打算以這三本書中的内容來教育新兵,人選分自願和強制兩部分。凡是願意習文識字者,皆可報名。另外,軍中所有旅帥及以上軍官不識字者必須參加。"
事實上在這個時代,讀書無用論明顯更有市場,讀書人遠遠不如躍馬揚威的武人威風。
周文博招募來的新兵多數都是基本活不下去的鄉下人,一千多人中能認出自己名字的不到十個,基本都可以算作文盲。
事實上對于這些文盲來說,讀書識字的過程也是很痛苦難熬的,感覺就像現在的學生們學英語一般,作用不大又基本用不到,主動報名的估計不會太多。
而且後續的情況發展果然不出周文博的預料。
在第二天将全部新兵集合起來以後,周文博在高台上宣布了他準備教人讀書識字這件事,并且公布了選拔的标準,最後聲明給所有人一天的考慮時間,明天早晨這個時間将會統計所有自願學習的新兵名單,并且準備開課。
這一天所有的新兵都在練習使用長槍的技法。别的武器可能還有欠缺,但是趙國公武庫中這白蠟木杆的長槍還是存了不少,足夠新兵們人手一根了。
到了晚上,基本一天都在忙碌的新兵們躺在床上後紛紛進入沉睡,然而陳少軍卻陷入了回憶當中。
陳少軍家裏曾經也有着不錯的生活,父親是個高大的漢子,租種了村西地主的三畝地,還能顧住一家四口的溫飽。
陳少軍年少時最羨慕的就是地主黃家的少爺,黃家老爺的一位族叔是位秀才,自己辦了私塾育人子弟。然而不是黃家的孩子,就得給老師一大筆束脩,也就是所謂的學費,陳少軍自然就是那種隻能看着眼饞的孩子了。
如今已經是十多年過去了,母親五年前病死,父親和妹妹去年餓死,幼時的記憶中那天真無慮的時光早就一去不複返了,卻沒想到如今卻又有了讀書識字的機會。
第二日統計之後,自願報名前來讀書識字的不過五十多人,隻占了全軍百分之五的比例,再加上各級軍官,也不到一百人。
周文博專門命人布置了一間大軍帳,而且已經準備好了足夠數量的筆墨紙硯,這些東西并不難得,至少現階段供應幾十人的學習之用是足夠了。
這些學生,大都沒有基礎,然而得益于周文博借鑒的的中華文明上下幾千年來最爲成功的啓蒙教材《三字經》和《百家姓》,一個個成年人通過不斷的搖頭誦讀,最終也慢慢的将這些内容記載了腦中。
助教卻不止段世辰一個,還有自願前來幫忙的崔皓。
崔皓原本是前來軍中向周文博彙報工作的,卻在不經意間看到了周文博放在書桌上的三本教材。
崔皓本就是一衆師兄弟中知識最爲淵博的,若是看到了一本從未讀過的書,那可真是廢寝忘食也要先睹爲快。
周文博一看大師兄說着說就一把抓起自己放在案頭的三本教材,隻能苦笑一下,繼續忙自己的工作了,他知道大師兄若是不看完這兩本書,絕對不會停下來。
就這樣,崔皓也成了乳虎軍中的先生,教育新兵們學習,有了這麽一個大儒坐鎮,周文博就更加放心了。
一晃又是三日過去了,已經到了周文博預定的回京時間。
"諸位,後會有期了!"已經騎在馬上的周文博一拱手,對着向自己送行的幾位将官說道。
"少爺,我以後不在你身邊了,你可要注意安全!"劉猛這個猛男,平日裏都是闆着一張臉,現在卻哭得跟個淚人似的,極不和諧。
"國公大人,此去京中,風波險惡,可謂是龍争虎鬥不肯止,遇事一定要多多思索。我等乳虎軍将士就是國公大人手中的利刃,國公大人一聲令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李慕唐也是一臉鄭重的神情,說出了自己的囑咐。
"國公大人放心吧,我等自會訓練好這一幹将士,國公大人再來之時,定能看到一支雄師!"第二團指揮花青也上前一拱手。
"師兄,這裏民政一攤的所有事物就交給你了,師兄也不要過于勞累了!"周文博有轉頭看向了一身儒生打扮的大師兄崔皓。
"瑾瑜,師兄有你師嫂照顧,無需牽挂。這洛京城中的一場大戲馬上就要拉開帷幕了,天下不知多少人正在翹首觀望着,怎能少了你這個主演?正可謂是'縱橫洛京長袖舞,乳虎嘯傲震華夏';!瑾瑜,這天下的棋局當中,可是少不了你趙國公的參與啊!"
崔皓也是鄭重說出了一番鼓勵和讓心不由得心情激蕩的話語。
"德冉,不要整日裏在軍中忙碌了,既然已經閑了下來,就多陪陪蘭芝姑娘,莫要辜負了佳人深情。我可以說算是二位的媒人了,若是哪日二位要成親,我少不得還要做一做這主婚人!"
周文博又轉頭對着段世辰說道。
"豈敢勞國公大人牽挂,不勝感激!"段世辰也是一拱手,連忙回應道。
"時候不早了,我也該啓程了。諸位,乳虎軍乃是我等将來縱橫天下的根本,瑾瑜就将乳虎軍交予諸位了!"
周文博同每個親信說上一番話,就打算告辭了。
"祝國公大人此去一路順風,旗開得勝!"突然間,這五位下屬竟然一同大聲對着周文博恭賀道,好像早已有了默契。
周文博還沒來及的回話,緊接着就從大校場上傳來了一聲整整齊齊而又嘹亮高昂的喊聲:"祝國公大人此去一路順風,旗開得勝!"
這聲音直直穿入雲霄,如陣陣雷聲一般洪亮。
"諸位有心了!"周文博也是強行抑制住了心中感情的激蕩,而是調轉馬頭,一揮馬鞭,"再會了!"
幾十騎呼嘯而去,頃刻間已經消失在了仍然肅立在軍營門外的幾人的視野裏,在這萬物蕭瑟的冬季裏,卻仿佛一道驚雷霹靂般閃過。
【第一卷後記】
寫到這裏,本書的第一卷終于畫上了句号。
第二卷,劇情上将更加具有沖突性和緊迫性,也将是本書開篇以來的第一個大高潮,經過了第一卷的鋪墊後,主角将會在這風起雲湧的洛京城中盡展才華,綻放出讓人無法直視的光華!
謝謝諸位讀者能夠讀到這裏,九霄問道不過是起點的一名新人,毫無根基,在打拼中毫無疑問要披荊斬棘,自己開辟出一條路來,才能通向成功。
希望諸位讀者若是看的進這本書,看得起本人,還請能夠收藏、推薦本書,讓本書的成績更加出色,也能幫助九霄問道得到更好的推薦機會。
周文博手下不過是一千将士,我卻已經有了超過三千名書友的支持,三千越甲可吞吳,敢笑黃巢不丈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