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約約,察覺有些人不懷好意,韓瑞沉yin了片刻,神态自若,搖頭說道:“李博士與呂博士,已經叙說得十分詳盡,我沒有什麽意見。”
嗬,衆人表情莫名,韓瑞的回答,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本來以爲,即使不知道,韓瑞也會胡謅幾句的,一些人嘴角泛出譏嘲之意,覺得韓瑞這個太常博士,真的是徒有虛名,卻沒有想過,就是他們自己,面對這份列舉詳細的儀注,也挑不出瑕疵來。
韓瑞現在,隻是誠實回答而已,沒有什麽不妥,然而,這個就是人xing,有些人,眼中隻有别人的短處,卻從來不會反省自己,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那些嘲笑韓瑞的人,何嘗不是在笑話自己。
别的沒有看出什麽來,不過心态倒是平穩,看了眼韓瑞,王珪臉上多了點兒笑容,語氣平常,溫和說道:“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麽就先定下初稿,待疏奏整理出來,分發下去,你們仔細研讀,發現什麽不足之處,立即向我彙報,大家再作商議。”
衆人整齊應聲,等了片刻,見到王珪沒有别的吩咐,随即紛紛告辭而去,三三兩兩走出衙房,偶有幾個,就在mén口附近徘徊,好像在等人,不時在那裏輕聲哼笑,心情格外的舒暢。
見此情況,李淳風輕輕皺眉,招手道:“符節,我們走吧。”
“回去之後,大家商量下,一些儀注的細節。”呂才點頭說道,目中無人似的,直接忽略mén前的幾人,順着走廊,輕步而行。韓瑞笑了笑,就在李淳風與呂才的身後,慢悠悠的随行,頗有幾分閑庭信步的意味。
有兩人護架保航,幾個心懷鬼胎,想要冷嘲熱諷的人,自然不敢妄動,隻得眼睜睜的看着韓瑞步姿潇灑,揚長而去,心裏自有幾分不甘。不過,那是他們的問題,韓瑞沒空理會,回到太常禮院之後,連忙借着這個機會,仔細請教起來。
韓瑞心态端正,沒有絲毫的沮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爲知也,自己沒有認真鑽研禮記,獻醜不如藏拙,有什麽好怨天尤人的,況且,才學不如聲名赫赫的李淳風,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加不會覺得丢臉。
當然,心裏肯定有幾分不是滋味,所以,韓瑞才要知恥上進,免得真的坐實了徒有虛名的傳言,那樣才會淪爲天下人的笑柄。對于韓瑞好學的态度,李淳風與呂才相視而笑,自然是十分欣賞的,也不藏si,悉心指點。
全才,就是全才,剛才在尚書衙房讨論的時候,已經是引經論典,旁征博引,現在解釋起來,十分細緻,甚至連引證的出處,也詳細告訴韓瑞,免去他翻書查找的辛苦,韓瑞再次感歎起來,連在書卷幾頁幾行多少個,都記得清清楚楚,在他眼中,李淳風與呂才兩人,堪比電腦,稱之爲爲人形圖書館……中心系統,或許加貼切。
相比之下,韓瑞自然自歎弗如,不過也不覺得慚愧,畢竟在古代,博覽群書,藝,通曉各家學說的大能全才,雖然不多,但是也不少,曆朝曆代都有,絕對不罕見,究其原因,無非是興趣、愛好、天賦、環境使然罷了。
興趣愛好是其次,主要因素是天賦與環境,天賦的重要xing,大家都非常清楚,别看那些名言格語,總是标榜勤能補拙,汗水等于成功,這自然是有道理的,可是世界上,總是有這樣的天才,他們純粹就是爲了打擊别人的自信心而存在。
過目不忘,過耳則誦,這是xiǎo意思,xiong中詩書百萬,不是形容詞,遇到這樣的妖孽,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理會他們,免得受不了打擊,郁郁而終。
當然,有天賦,也不意味着能夠成爲全才,chun戰國時期,孟母三遷的典故,就可以讓大家體會到環境的重要xing,韓瑞也深有感觸,重生之後,短短的時間内,自己的學識,簡直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在後世,光怪陸離的事件層出不窮,受到的youhuo,是古代的幾百上千倍,整個社會,人心浮躁不安,不要說孩子,就是所謂的專家、學者,也靜不下心來,認真鑽研學問,怎能奢求出現經天玮地的大才。
越是接觸大儒名流,韓瑞越是覺得自身的不足,自然,韓瑞沒有這樣的野心,想要成爲什麽宿儒大家,隻是希望自己的學問,有所jing進而已,至少可以與享受到贊譽匹配,不被人罵成,隻是金yu其外,敗絮其中的草包。
有的時候,韓瑞覺得,身上背負的盛名,也是莫大的壓力,不過也是動力,好像是條無形的鞭子,不停的在鞭策自己奮力前進,而且松懈不得,因爲總有一些人,或是出于好心,或是别有用意,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自己的一舉一動。
比如剛才,要是韓瑞覺得,回答沒有意見是件丢臉的事情,從而選擇胡謅的話,恐怕很多人會樂意指正他的錯誤,順便表示自己的嘲諷,不要懷疑人xing的善美,也不要懷疑人心的險惡,人在官場,居于朝廷,品嘗到權力的滋味,有誰能夠保持清醒理智?
太極殿,禦書房,悄然無聲,幾個内shi屏氣凝神,xiǎo心翼翼的待在角落,大氣也不敢出,唯恐驚擾了禦案之前,閉上沉思的李世民。
最近幾天,心思靈巧的内shi,卻是發現,皇帝的心情,不怎麽好,即使沒有流lu出真實的表情,但是通過一些無意之中的動作,貼身服shi李世民的内shi,可以肯定,他肯定在爲什麽事情而煩惱。
官場名言,君憂臣辱,君辱臣死,按理來說,發現這個情況,幾個内shi,應該非常自覺,上前表示要爲主分憂才對,可是他們不敢,因爲李世民是個明君,吸取了曆代前朝的教訓,知道内宮幹政的危害,所以非常注意提防。
内宮之中,除了皇帝嫔妃宮nv,剩下的就是閹人了,前車之鑒,趙高之患,這麽有名的事例,李世民怎能忘記,隻要幾個内shi敢開口,且不說si自揣摩上意,罪不可恕,就是沒有任何理由,李世民也不可能饒過他們。
說起來,也是個怪圈,但凡開國皇帝,深知創業維艱,唯恐重蹈覆轍,對于動搖王朝統治的事情,總是十分警惕提防,可是過了幾代,繼任的皇帝,由于種種原因,就忘記得一幹二淨,帶頭壞了規矩,埋下滅國的禍根,而且循環往複,沒有例外的時候。
幾個内shi,沒有韓瑞的預見能力,自然不清楚,如果曆史沒有發生改變,自己的同行,可是非常的風光得意,甚至于能夠主宰皇帝的廢立,隐約察覺李世民不怒自威的強大氣場,個個戰戰兢兢,蜷縮着身體,一動不動,直到禮部尚書王珪求見。
“王珪……”李世民睜開眼睛,虎目生威,揮手道:“請進來。”
一個請,說明王珪在李世民心中,也是頗有分量的,以至于在登基即位之初,惜其才,捐棄前嫌,召回授以谏議大夫之職。
值得說明,王珪和魏徵一樣,也是太子李建成的舊部,那個時候,王珪身爲東宮舍人,自然是李建成的心腹,沒少與李世民爲難,或許當年,魏徵提議要幹掉李世民之時,王珪也在旁邊開口附和。
不得不說,李世民的心xiong,的确要比常人想象的博大,玄武mén之變,李建成、李元吉,失敗身亡,他們的心腹部下,也跟着倒黴,全部被關押監牢,等到李世民登基爲帝,可能是爲了讨好他,不少官員,紛紛上書進言,要把魏徵等人斬殺,以正法紀。
可是對于這些生死仇敵,李世民體現得非常寬容,親自出馬,溫言和語的招安,不僅官複原職,甚至升官提拔,不管是不是在作秀,起碼做出了姿态,把人感動得淚流滿面,從此以後,對李世民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就是李世民高明的地方,頗有當年曹cào,在官渡之戰後,火燒部下與袁紹來信的風範,而且加的徹底,完全符合世人心目中的明君聖主形象,不然,怎麽使得脾xing倔強的魏徵,放棄死念,爲之折服。
釋放衆人,不僅樹立形象、安撫人心、添加助力,一舉多得而已,過了幾年,李世民是體會到了其中的好處,可以稱之爲意外之喜。
政治,講究的就是制衡,由于擁立之功,天策府的官武将,立即取代了李淵的舊部,成爲朝中貴,逐漸滋長了驕縱之心,好像有些居功自傲,不把皇帝威嚴放在眼中的苗頭,使得李世民震怒,以至于當衆怒斥尉遲恭,敲山震虎,貴集團才有所收斂。
劉邦爲什麽要大殺功臣,就是因爲這樣最是幹脆,一了百了,子孫無憂,不過,李世民想要做個明君,肯定不能效仿,苦惱之際,魏徵、王珪等人的身影,進入了李世民的眼簾,毫不遲疑,制衡的念頭,油然而生。
李建成死了,魏徵、王珪等人,在朝廷之中,毫無根基,隻有依靠李世民存活,不存在背叛的可能,隻是扶持他們上位,依然不能與天策府權貴抗衡,所以還要加上李淵的遺臣,蕭瑀、歐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