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婆親自上陣沖殺一番,見到身後右屯衛的輕騎已經趕到,再看早已繞過長安城牆西北角奔赴向開遠門方向的關隴軍隊,隻能垂頭喪氣的喝令收兵,向着右屯衛迎了上去。</p>
兩軍揮師,卻并沒有大勝之後的喜悅,高侃頂盔貫甲、策騎而出,來到贊婆身前丈許處與之相對,沉聲喝問:“貴部爲何放任叛軍沖破防線,逃出生天?”</p>
這可是宇文家麾下的“沃野鎮”私軍,在關隴軍隊之中絕對算得上是第一等的精銳,别看剛才這場仗打得慘不忍睹,更大原因是宇文隴對于火器的威力、戰術皆估算不足,這才吃了大虧。此番縱虎歸山,下一次遇上之時,吃過虧的宇文隴必然不會重蹈覆轍,乃是右屯衛之勁敵。</p>
贊婆無奈,在馬背上拱手道:“非是故意放縱,實在是準備不足,這是意外。”</p>
誰能料到被右屯衛打得抱頭鼠竄的關隴軍隊,轉眼到了吐蕃胡騎面前卻爆發出那般強橫的戰力?</p>
簡直欺負人……</p>
高侃不與計較,微微颔首:“故意也好,意外也罷,此等話語将軍留着去向大帥解釋吧。提醒您一句,唐軍軍紀,令行禁止,隻看結果不問緣由,将軍沒有達成戰前部署之結果,責罰難免。”</p>
都是明白人,自然一眼便看得出吐蕃胡騎之所以被關隴軍隊沖破防線,是因爲不願意硬碰硬增加傷亡,結果對關隴軍隊的逃生意志估計不足,被其忽然爆發的戰力所擊潰。</p>
作爲前來襄助的外援,不願爲了唐人的戰争而白白赴死,情有可原。但既然已經參戰,卻将戰前之部署置于不顧,導緻關隴軍隊從容退走,則在責難逃。</p>
贊婆自然明白這個道理,羞愧道:“此番是在下疏忽,自會在大帥面前請罪,以後定然将功折罪。”</p>
自己率軍前來爲的是交好東宮以及房俊,爲噶爾家族的未來抱一條大粗腿,依爲靠山。可是經此一戰,自己的表現實在是有些丢人現眼,若是得不到東宮的重視,豈不是白來一趟?</p>
心中之懊惱無以複加。</p>
高侃自不會讓贊婆太過難堪,喝問幾句,聽到斥候回禀宇文隴已經領着叛軍主力退回開遠門外,隻能扼腕歎息一聲,鳴金收兵,與贊婆一道返回大營向房俊複命。</p>
*****</p>
天明。</p>
綿綿細雨随風飄落,将房舍花樹盡皆浸潤,濃濃的硝煙滌蕩一清。</p>
一騎快馬自遠處飛馳至玄武門下,馬上斥候不待戰馬停穩,便從馬背之上反身落下,腳踩在地上上身依舊被慣性向前帶着,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剛剛穩住腳步,玄武門下的兵卒已經蜂擁上前,亮出雪亮的刀槍。</p>
斥候自懷中逃出印信,大聲道:“吾乃右屯衛斥候,奉大帥将令,有緊急軍情入宮回禀太子殿下,汝等速速開門!”</p>
守城校尉上前接過印信驗看無誤,不敢耽擱,趕緊打開城門,派了兩個兵卒随同斥候一同入内。</p>
身後的城門尚未關閉,那斥候便撒開兩條飛毛腿,一溜煙兒的朝着内重門跑去,随同的兩個兵卒急忙“哎哎”叫了兩聲意欲提醒其穩重一些,畢竟如今這内重門裏幾乎等同于皇宮大内,不僅文武官員盡皆在此,便是陛下的嫔妃也暫居此地,萬一驚擾了貴人,大大不妥。</p>
不過旋即想到眼下城外的大戰,勝敗之間攸關東宮之生死,再是緊急也不爲過,遂不再提醒,而是快步跟随在其身後抵達内重門。</p>
城外大戰連連,烽火連天,内重門裏亦是警衛處處、崗哨森嚴。</p>
斥候剛剛抵達内重門,便有頂盔貫甲的禁衛上前攔阻,腰間橫刀抽出一半,警惕的眼神在斥候身上打量:“汝等何人,所爲何事?”</p>
斥候一陣狂奔累得夠嗆,站住腳步喘了幾口,再次拿出印信:“右屯衛斥候,奉命入宮觐見太子殿下,有緊急軍務送達!”</p>
幾名禁衛神情嚴肅,分出兩人反身快步入内通禀,其餘幾人将斥候待到門樓下,依舊虎視眈眈不敢放松分毫。</p>
眼下局勢緊迫,内憂外患,誰也不敢保證沒有人假冒斥候,行悖逆之舉……</p>
須臾,禁衛回轉,道:“殿下召見!”</p>
斥候沖着幾個禁衛一抱拳,大步進入内重門,早有兩個内侍等候在此,帶着他快步抵達太子居所,來到門外低聲道:“殿下有令,毋須通禀,速速入内。”</p>
斥候颔首,深吸口氣,大步進入房舍之内。</p>
……</p>
李承乾一宿未睡,精神緊繃,畢竟城外大戰幹系重大,說不定一朝兵敗叛軍就會直入玄武門。</p>
好在提心吊膽大半宿,直至天明,傳來的消息依舊是各方順遂,高侃部與吐蕃胡騎前後夾擊,宇文隴步步後退,潰不成軍;大和門雖然隻有區區五千兵卒鎮守,卻在長孫嘉慶數萬大軍狂攻之下固若金湯;東宮六率枕戈待旦,牽制着長安城内的叛軍不敢輕舉妄動。</p>
天色晦暗,春雨潺潺,但曙光已現。</p>
李承乾精神亢奮,坐在堂中,與蕭瑀、劉洎、馬周等人分坐用膳。早膳很是簡單,一碗白粥,幾樣小菜,一衆大佬們熬了一宿,此刻吃得分外香甜。</p>
恰在此時,内侍來報,右屯衛斥候奉房俊之命有戰報呈遞。</p>
李承乾當即放下碗筷,蓄養多日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城府登時告破,疾聲道:“快宣!”</p>
此等時候有斥候前來,所呈遞之戰報幾乎毋須猜測……</p>
在座諸位也都精神一振,放開手中碗筷讓内侍收走,又讓内侍服侍着簌了口,正襟危坐等着斥候進來。</p>
須臾,一個斥候快步入内,來到太子面前單膝跪地,雙手将一份戰報呈上,口中大聲道:“啓禀殿下,右屯衛将軍高侃率部與吐蕃胡騎前後夾擊,于光化門、景耀門一代大敗叛軍宇文隴部,其麾下‘沃野鎮’私軍死傷慘重,僅餘半數逃回開遠門。大捷!”</p>
李承乾大贊一聲:“好!”</p>
待到内侍将戰報轉呈于面前,迫不及待的打開來,一目十行的看過,大小兩聲強自壓抑着心中興奮,遞給身旁的蕭瑀傳閱,看着斥候道:“此戰,越國公運籌帷幄、決勝沙場,居功至偉!稍候你回去告訴越國公,孤心甚慰!待到他日剿滅叛賊、滌蕩寰宇,孤定與他同飲慶功酒!”</p>
太子殿下面色紅潤,雙目發亮,興奮之情溢于言表。</p>
怎麽可能不興奮呢?</p>
本以爲受命監國,儲君之位穩如泰山,孰料一朝風起,東征大軍铩羽而歸,父皇受傷墜馬殁于軍中,宛如晴天霹靂一般。緊接着,長孫無忌狼子野心,裹挾關隴門閥起兵謀反,意欲廢黜東宮、改立太子!</p>
這一切,對于自幼錦衣玉食、長于深宮的李承乾來說不啻于滅頂之災,多少次午夜難免輾轉反側,幻想着自己有可能步上絕路,阖家滅絕……</p>
好在,還有房俊!</p>
這位肱骨之臣不僅在一次又一次的易儲風波之中穩穩的站在自己身邊,出謀劃策不遺餘力的予以支持,更在他動辄傾覆的危厄之中,自數千裏之外的西域一路馳援,一舉穩定長安局勢。</p>
繼而接連挫敗聲勢浩大的叛軍,一點一點扳回劣勢,現如今更是一戰剿滅宇文家的“沃野鎮”私軍,使得叛軍主力遭受重創,硬生生将局勢翻轉!</p>
此等忠貞之士,得之,何其幸也!</p>
蕭瑀掃過戰報,遞給身邊的劉洎,兩人對視一眼,目光幽深。</p>
劉洎接過戰報,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心中喟然歎息。自今而後,單憑此功,太子面前又有誰能動搖房俊的地位?說一句不臣之言,“再造之恩”亦不過如此。</p>
不過……</p>
他阖上手中戰報,瞅了一眼滿臉興奮的太子,蹙眉看向那斥候,質疑道:“戰報之中,對于戰前之綢缪、戰場之應對都記載得清清楚楚,然吾有一處不解,既然高侃部與吐蕃胡騎前後夾擊,宇文隴部已經狼狽潰逃,卻爲何最終未竟全功,沒能将宇文隴部悉數殲滅,反倒讓其率領四萬餘衆逃回開遠門外大營?”</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