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濬慘死西域,家中事務他早已讓長孫淹全權接手,雖然對這個兒子并不甚滿意,但到底家中諸子以他爲長,卻也是沒把法的事兒。若是将他投閑置散,将其餘諸子中的一個扶持起來,怕是也難以壓得住他。
然而這個時候送來兩封信,難不成家中諸子鬧了分裂?
接過信箋,往封皮上一看,一封是長孫淹的,另外一封是長孫淨的,長孫無忌頓時一個頭兩個大,又是氣惱又是郁悶。
果不其然,這幫混賬爲了家主之位居然分成了兩派,一個兩個的,真特娘咧不省心。
尚未展開信箋,長孫無忌便想起此刻身在平穰城的長子長孫沖,喟然一歎。
諸子之中,唯有這個嫡長子深得長孫無忌之寵愛,早早便予以栽培,希望日後能夠繼承家主之位,帶領長孫家再創輝煌。然而命運弄人,這孩子嫉妒心太強,房俊之崛起使其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故而铤而走險,走上歧路。縱然陛下寬厚,準其戴罪立功可以重返長安,此生此世卻再無可能成爲長孫家的家主。
其餘諸子天資便差了許多,别說再創輝煌了,便是能夠守得住眼下這一份家業就算是遠超期待。
而等到長孫渙、長孫濬先後死去,長孫無忌更是連守住家業的希望都不敢有,隻求别作死,拖累整個家族萬劫不複才好。
結果怕什麽來什麽……
真真是時也,命也……
……
拿起帕子擦擦手,将兩個信封的火漆驗看一番,見到上面長孫家的獨特印鑒并無損毀,這才拆開其中長孫淹的信封,将信紙取出,仔細觀看。
信中開頭便寫了西域之事的詳細經過,言及一切綢缪都非常完美,結果房俊忽然派遣程務挺前往交河城封鎖四門大索全城抓捕與敵國勾結之人,導緻長孫明敗露,使得所有謀劃都坦陳于房俊面前,功虧一篑。
然後又言及長安因此風雲激蕩,太子甚至擲地有聲的道出“玉石俱焚”之言語,決心與關隴門閥赤膊相對,死戰到底。他爲了顧全家族,不得已四方奔走,卻被長孫淨聯合長孫溫所背叛,這兩人甚至跑去劫持武媚娘試圖逼迫房俊,雖然最終事敗,卻使得朝野上下輿論沸騰,如今長孫家幾乎人人喊打,聲望跌落至前所未有之低谷。
幸而太子殿下寬厚仁慈,爲了安撫關隴門閥,故而将西域之事壓下,他更是在太子面前跪地哭訴苦苦哀求,太子才勉爲其難的寬恕長孫溫意欲劫持武媚娘之罪行……
看完整封信,長孫無忌幽幽歎息一聲。
所謂知子莫若父,固然不喜歡長孫淹,但是卻也知道此子心性狠辣、作風淩厲,若是有足智多謀之人輔佐,或許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這信中所言種種,長孫無忌更是一眼便看出矯言飾非之處。
什麽太子寬厚仁慈,什麽跪地哭述苦苦哀求,太子再是仁慈,你都碰觸到人家儲位之底線了,意欲将東宮最重要的支柱鏟除,太子豈能饒你?
既然饒了,不予追究,那就說明長孫淹已經走投無路,求生欲望之下使其徹底投靠了東宮,成爲太子安插于長孫家的一顆釘子……
有了這樣一個惹不得碰不得的“釘子”,可以想見從今而後,長孫家怕是再無甯日。
将信紙塞回信封之中,又拆開另外一封長孫淨的信,取出看了一遍。
這封信自然是與長孫淹那封書寫之内容截然相反的,言及西域之事乃是長孫淹謀事不密,這才被房俊有所察覺,進而設下圈套驅虎吞狼,一舉将突厥人與大食人全部殲滅。
尤爲重要的是,回纥可汗吐迷度臨陣反水,率領回纥兵卒擋住阿拉溝口,緻使突厥人欲退無路,招緻殲滅。
如今回纥人背叛突厥之消息必然已經傳回天山之北的突厥牙賬,回纥人不可能引頸就戮,肯定要舉族遷往天山之南依附于房俊。而爲了博取房俊之支持,勢必出兵協助房俊增援弓月城,安西軍勢力大增,大食人想要吞并整個西域的企圖怕是即将落空……
洋洋灑灑數千言,将關中、西域之形勢描述詳盡,看上去的确有幾分眼光遠見以及對于時局之把控。
長孫無忌卻隻是歎息一聲,讓家仆點燃燭火,将兩封信放在燭火之上被火舌吞噬,化爲飛灰。
長孫淨自以爲這般詳盡的描述局勢,就能夠展現他高出一等的遠見卓識,實則卻是畫蛇添足,說多錯多。
長孫家将大食人引入西域,豈是爲了讓大食人當真打倒玉門關,甚至殺入關中危及大唐社稷?
關中不僅僅是大唐之根基,更是關隴門閥之根基所在!一旦整個關中陷入動亂甚至落入大食人之手,關隴門閥賴以生存之根基毀于一旦,難不成還能屈身事虜,做一做大食人的臣子?
更别說絲路承載着關隴的财富收入,在江南士族、山東世家逐漸開脫海路貿易帶來巨額财富之時,西域幾乎就意味着關隴的命脈,豈能将其拱手送給大食人,自斷财路?
所有的一切,目的僅隻是爲了攪亂長安之局勢,迫使陛下以及太子不得不對關隴采取一定的讓步。
打擊安西軍,更是爲了使得關隴門閥在西域糜爛之際能夠挺身而出挽大廈于将傾,使得關隴門閥徹底攫取西域的所有利益。
而絕非任由大食人侵占整個西域,進而将兵鋒直抵玉門關下。
連這個都看不懂,還以爲長孫家意欲裹挾所有關隴門閥如以往那般興一國滅一國,覆亡大唐再立新朝?
簡直愚蠢透頂。
自不必說,奇蠢無比的長孫溫前去脅迫武媚娘之舉必然是出自長孫淨之指使……
唉!
長孫無忌坐在燈下,愁眉不展。
局勢之緊迫,他倒是還能接受。自從少年之時被迫離家被舅父高士廉接去府中居住,直到後來在長安闖出名堂,又輔佐李二陛下逆而奪取成就大業,他這一輩子曆經無數的驚濤駭浪出生入死,什麽樣的事情沒見過?區區被動之局勢,也隻能令他多費一些心思,卻絕對談不上夜難成寐、如鲠在喉。
然而家中諸子這般拙劣之表現,一個兩個完全看不到成就大事的素質,這才是最最令他嗟歎沮喪之事。
大丈夫建功立業,所謀求亦不過是封妻蔭子,他發妻早喪,所有的心血自然盡皆在一衆兒子身上。
孰料卻事與願違。
傾注了他全部心血曾經引以爲傲的長孫沖鑄下大錯前程盡毀,使得他多年心血付諸東流。勉爲其難接受了長孫渙成爲家族繼任者,卻又被房俊的陰謀所逼迫,不得不将其逼死在自家門前。唯一算是有幾分才能的長孫濬剛剛做完自己交付的大事,卻又莫名其妙的死在西域……
舉步維艱、功敗垂成都不可怕,大丈夫最怕的便是後繼無人。
而最最令人沮喪無奈不可接受的,便是别人家的孩子英明神武文武雙全,唯有自己家的孩子一事無成難堪大任……
唏噓一番,勉力壓制心底的苦悶,讓家仆取來筆墨紙硯,又斟酌了一陣,提筆寫就兩封書信,一封鼓勵,一封安撫,分别送給長孫淹與長孫淨。
時至今日,家族之團結才是重中之重,若是任由兄弟阋牆、内鬥滋生,怕是用不着外人打壓,長孫家自己就敗落了。就算自己回京又能怎麽樣?自己已近花甲之年,人生七十古來稀,沒幾年好活了,等到自己撒手西去,這份家業、這些子孫難不成就要成爲旁人砧闆上的魚肉?
忍了吧。
什麽家族興旺,什麽宏圖大志,這一刻都比不得血脈傳承來得重要。所有的謀劃都暫且擱置一旁,讓長孫淹來主持族中事務,也算是向太子投誠:長孫家不再參預儲位之争,自此以後竭誠效忠……
想一想自己與房玄齡鬥了半輩子,結果自己固然略占上風,卻在兒子的比拼之中大敗虧輸,實在是令人心中糾結,難以釋懷。
寫完信,長長的籲出口氣,對家仆道:“即刻派人将信箋送回長安,叮囑諸位郎君,在吾返回長安之前,勿要輕舉妄動。”
他實在是怕了,若是不嚴加叮囑,鬼知道這幫蠢貨還能做出什麽蠢事來。
爲今之計,隻能暫且俯首,靜待時機。
不過他相信,以眼下朝局之動蕩,即便李二陛下返回長安,時機也必然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