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李世民已經帶着大臣來蘇瑜家兩次了,可每次都是有重要事情才會來,這就說明了蘇瑜的重要性。
而且陪着李世民來的,那個不是正三品以上的官員?
在大唐這個等級制度嚴格的封建時代,特别是這種上層宴會上,能坐到一起的都是身份地位相差不大的,否則一定會引起非議。
而馬周,看其穿着,不過是一介平民,和蘇瑜稱呼又是略帶客氣的兄弟稱呼,可見隻是一個義氣相投的朋友而已,想要坐在這桌子上顯然身份有點欠缺。
要知道,即便是秦懷玉,程處亮等人來了,也沒這個膽量坐在這桌子上。
因此,一時間,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馬周身上,想要探尋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陛下想必是看過那個三字經的了?"蘇瑜看向李世民,臉上帶着淡淡的笑容。
李世民點點頭,不明白蘇瑜要表達什麽意思。
"陛下覺得那字迹如何?"蘇瑜微笑着看向了李世民。
"字迹?莫非那字是他所寫?"李世民從懷中掏出那篇白紙,看了看上面的字迹,然後再看向馬周,臉上陰晴不定。
"陛下,此字正是在下所寫。"馬周擡起頭,向着李世民躬身一禮。
此刻,他的心跳撲通撲通跳的非常快,他知道,蘇瑜要帶他飛了!
"陛下,臣看看這字。"岑文本站起身向着李世民一躬身。
李世民将那紙遞給岑文本,兩邊的大臣立刻就伸頭看了起來,然後都如同李世民一般,看向了馬周,神色驚疑不定。
"好啊,此字隽秀有力,又不失狂放之姿,堪稱一絕。"岑文本邊看邊敲擊桌子,連連贊歎。
"馬周?嗯,字寫的很好,單憑此字就能坐這裏。"李世民點點頭,眼睛裏露出贊許的目光,示意馬周坐下。
馬周悻悻坐下,他本以爲李世民會對自己有一番考量,結果李世民隻是對他的字迹贊許有加,并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馬周未遇虬須公,布衣落魄來新豐。一樽獨酌豈無意,俗子不解知英雄。賢豪相逢自相得,一語君王見胸臆。當時豈不爲人言,聾耳安能爲君側。"誰知,就在衆人以爲這事就要告一段落的時候,蘇瑜忽然輕輕吟了一首詩。
馬周瞬間就如同被雷電劈中一般,呆立當場。
這詩寫的太好了,簡直就是對自己過往窮困潦倒的困境和胸中才華得不到施展的那種不甘的心晴抒發的酣暢淋漓。
衆文臣也都輕輕默念這首詩,看向了馬周的眼光頓時不一樣了,這詩分明是說馬周胸中有大才,隻是得不到施展的機會?
李世民看向馬周,眼神裏多了一點質疑。
他可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不可能蘇瑜念一首詩描寫一下馬周的胸臆就當場肯定馬周的才能,他要這麽幹了,回去絕對會收到反對的奏折。
隻是他看向了正在翻騰的火鍋,那飄着香味的氣味,感覺肚子有點餓啊。
但是蘇瑜這家夥看來今天不把馬周推銷出去,是不打算上菜了。
這貨是要強行推薦啊,我了個大槽!
衆大臣都有點尴尬的坐在那裏,這情景他們做夢都沒想到會發生,蘇瑜這家夥就不能偷偷去找李世民,陛下怎麽也要給你點面子吧?非要在這麽多面前硬推?不害怕腦砸了?
"馬周,是這,蘇瑜說你才學過人,你看這火鍋要熟還要點時間,你可能在這時間内寫一篇短疏,點評一下朕治理天下的得失?"李世民看了一眼火鍋,然後眼光落在馬周身上。
他心中已經打定了注意,當場考考馬周,如果沒有才能,自己勉勵兩句就當走過場了。
如果還不錯,就給蘇瑜幾分面子,将他發到大州縣做一個長史。
"謹遵陛下所命,馬周這就寫疏論。"馬周躬身領命,走到一邊揮毫。
李世民看向蘇瑜,眼睛裏帶着點無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