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共和國的内政發展也上了軌道,雖然běijing面臨着戰争,總理内閣也喊出了一切爲了戰争的口号,可是發展真的不能因爲戰争停下。這個道理陳天華在東北就知道,那個時候他們做出的計劃基本上沒有實現過,但是你必須不斷的制定計劃,告訴老百姓你打算往前走,你相信能走到前方。
還有就是一個像中國這麽大的國家,如果真的因爲和**人的戰争停止了發展,當真算是一個笑話吧。讓外國人看到中國在打仗的同時發展的也好,這才能顯示新中國的生命力。
打仗是楊小林的事情,發展就是陳天華的事情了。陳天華做出了三線發展的策略,以黃河爲界限,黃河以北的地區全力支援běijing戰場,人力,物力,财力,全部都向戰争集中。在和**人的戰争沒有結束之前,這裏除了農業和教育之外,其他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基本上都已經停下來了。
在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區域内,雖然傳統的民族經濟遭到了嚴重的打擊,英國人的封鎖讓那些民族資本家們苦不堪言,但是軍工業和重工業卻因爲戰争被拉動,特别是和ri本人合作之後,采礦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給民族資本家們找到了一條出路。
陳天華對這裏的策略就是穩定,靠重工業和采礦業維持局面。力求把這個地域打造成軍工基地,支援戰争的同時道路,醫院,學校,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将慢慢的展開。
而在長江以南的地區,陳天華要求通過zhèngfu的力量,将許多小型的民族工廠合并成大型的工廠,增強他們抵禦這次風浪的能力。即便現在非常困難,政策上也對民族工業的給予了優惠照顧,力求讓他們能生存下去。
爲了打破英國人的封鎖,zhèngfu還鼓勵那些商人和外國人合作,找到能把貨物賣出去的通道,甚至不惜出讓工廠的股權給那些能走通貨物的外國商人。
這個政策當真是非常吸引人眼球,那些外國商人也很jing明的,中國有資源,有人力,有市場,隻是因爲被英國人封鎖了所以才如此出讓股權的,他們隻要有本事能把中國人的貨賣出去,就能憑空得到股權,這樣的利潤會讓很多商人忽略英國的政策的。
總之,三線策略就是一線發展,一線穩住,力求把戰争帶來的對生産力的破壞局限在黃河以北的區域内。政策已經推行,效果怎麽樣還不知道。不過一個發展政策的制定本身就是向群衆傳達zhèngfu對戰争的信心。
世界各國對于中國zhèngfu作出的這兩個決策反應不一,美國人在不結盟的事情表示對中國zhèngfu的贊賞,同時對于一些想來中國冒一下險的美國商人也采取了默許的态度。
康格公使表示,美國很欣賞中國的不結盟政策,如果時機成熟的話,美國zhèngfu願意讓袁世凱的代表前往匹茲堡,雙方可以就一些商務條約展開對話。
康格顯然是怕孫文在死纏爛打下去,對所謂的條件成熟也給了一個明确的定義,那就是最起碼běijing要是安全的。換句話就是你們必須擊退**人的這次進攻。老美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孫文已經不用再去做什麽了,打赢了**,美國人就願意和中國談。
德國和奧匈帝國則表示他們理解中國采取的外交策略,德奧和中國的關系并沒有因爲這個表态受到影響,對于陳天華的發展策略,他們表示大力支持。
德國人說關于之前和中國已經達成的返還庚子年賠款的事情将如期進行,同時,德國方面還會提供一千萬馬克的借款,支援中國方面正義的戰争。
說實話,人家德國也就指着利用中國拖着**人,壓根沒想過你能在歐洲給他們幫什麽忙。所以中國和**人隻要一天還打,和德奧的關系就會不受到任何問題的影響。
一千萬馬克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但是要知道**人的軍事物資是法國人援助的,戰場上**物資的消耗是中國的好幾倍,也就是說,他們給中國一千萬,法國人可能就要拿五千萬出來給**人才能保證**人有能力繼續進攻。
人家德國人會算賬。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已經做出表示,爲了對中國人正在進行的這一場戰争給予行動上的支持,陳天華不是宣布零八年爲共和元年麽?零八年一月一ri,年僅二十三歲的德國王子阿特爾貝特将代表威廉二世訪問中國。
這是威廉二世上台以後第一次派特使訪問亞洲國家,也是他第一次派皇子作爲代表出訪!德國人用這樣一種方式在**英國人的神經,想讓英國更加的誤會德國和中國的關系。假如大英國帝國現在派軍隊來中國作戰,那才是威廉最想看到的局面。
可惜了,德國人jing明英國人也不傻,英法兩國沒有就孫文先生的外交政策作出任何反應,對陳天華做出的發展策略更是不予評論,雖然威廉做了這個**英國人的動作,但是大英帝國裝作沒看到。
孫文當然不會傻的去做解釋,他對德國皇帝的決定表示歡迎。外交上的冰點還是沒有被打破,但是新中國的這一聲明确實讓ri子好過了一點,最起碼看到了希望。
而孫文先生又開始了他的下一步外交計劃,攻克了美國這個堡壘之後,他的眼睛盯在了荷蘭,比利時這樣的中立國家。
這樣的國家在歐洲已經表示了自己的中立,而對于中國和**的事情,他們一方面沒有像德國那樣支持中國,另一方面卻還和中國保持着大使級的外交關系,隻是由于英國的封鎖加上他們本身的能力有限,他們做什麽和什麽都不做好像沒有什麽區别。
但是孫先生不這樣認爲,他認爲自己的外交策略是絕對正确的,想迫使英國人放棄封鎖中國,就必須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楊司令的戰争要打好,陳總理的内政要發展好,而他要做的則是讓中國有更多渠道可以接觸西方。不要因爲人家國家小,就不拿人家當歐洲紳士。
孫先生真的是個人才,他沒有提出了比利時進行任何外交往來,隻是和比利時大使說,中國現在百廢待舉,一些縣城和鄉鎮都亟待建設。
他說自己年輕的時候遊曆歐洲去過比利時的小鎮,希望中國的鄉鎮能建設的像比利時小鎮一樣風景秀美。所以,中國zhèngfu想派出一個考察團去比利時實地考察。
這個考察團也是不帶有任何政治背景的,絕不以任何政治目的進行政治活動,隻是去拍攝一些照片,走訪一下建築師,如果比利時zhèngfu願意接待就接待,不願意接待中國人可以食宿自理。隻要求比利時方面在考察團考察的時候,予以方便就可以了。
對荷蘭人孫文也是這樣說的。孫文的這個伎倆可以說非常的簡單,誰都可以斷定,孫文一旦組團去他們那裏考察,規模絕對是宏大的。這樣一個考察團不管出于什麽目的踏入他們的國土,那都是一種政治宣傳!中國人就算不說什麽比利時的報紙也會報道的。
荷蘭人和比利時人就沒有美國那麽多的顧慮,人家是小國,小國就是有這點好處,他不怕英國人誤會。因爲英國人不可能擔心比利時會給他們添什麽麻煩。
至于說中國在擴大影響,比利時人更是能找到充足的理由,現在雙方又沒有斷交,就算是斷交了,中國人組團來我們這裏觀光,人家路費自理,我們不能說不讓人家來吧?
更何況美國人的态度開始開始松動之後,他們這些小國好像犯不着和硬得罪中國,沒什麽好處。
荷蘭人還隻是很模糊的答應了下來,而比利時人由于考慮德國方面的态度,向孫文做出承諾,中國考察團來到比利時的時候,他們将會給予熱情的接待。
外交,内政,就是中國和大英帝國帝國的戰場。大英帝國設置了一道封鎖線,中國人正在向這道陣地發起沖擊,這也是一場戰争,打赢了中國人才有跻身世界舞台的資本。
山東,沂蒙山。
楊小林已經看過了周同的坦克,那火力和速度雖然讓見過ztz99的楊小林有些不太滿意,但是載濤和那些軍官們都感覺到大事神奇,載濤斷定這樣的坦克一旦上了戰場,絕對能擊敗**部隊!
周同給他們試驗了一下,那裝甲讓中小型火炮基本上都無可奈何,子彈手榴彈就更别說了,還有那個履帶,不光避免了戰場上車輪被陷住的危險,還能碾壓敵人。
這等于是在戰鬥中有了一座移動的炮台!一座炮台可能在一場戰争中決定不了什麽,但是當幾十座移動的炮台出現的時候,絕對有決定一場戰争的能力。
還有,載濤是懂得軍事的人,他知道士兵在戰場上沖鋒的時候面臨多大的危險。有了這坦克沖鋒陷陣,士兵們最少不用用身體去迎接敵人的子彈了。
在這一刻,載濤真的不再懷疑楊打鬼能擊敗**人的能力了。
楊小林做出了決定,吳兆麟的第三方面軍開赴戰場的時候把這五輛坦克和十輛裝甲車都帶去,投入戰場看看效果,等他們把坦克在戰場上的表現反饋回來,經過改進和完善之後馬上大規模的投入生産。
對周同的要求是在十二月份生産出五十輛坦克,也不用培訓新的坦克部隊的,二杆子的先遣duli師就改變爲中國裝甲第一師,編入第四集團軍作戰序列,由載濤帶領,從大青山和那些騎兵一道,對**人在蒙古的軍事力量發起閃電打擊,切斷深入中國的六十五萬**部隊的退路。
這決定當真讓載濤興奮不已。
想想自己将用這些鋼鐵怪獸向**部隊發起沖鋒,那場景是什麽樣子的載濤根本想不出來。不過有一條他可以确定,楊司令說了,穿心戰由第四方面軍發起,人數九萬餘人,再加上這些家夥,還有一千門和火炮和強勁的近戰火力,載濤覺得自己用不着去找**人兵力空虛的地方去打。
就打**子的重兵集團!現在**人十五萬部隊在施特塞爾的指揮下防守偌大一個蒙古,那個手下敗将,貝勒爺決定這一次再給他一點顔sè看看,最好再能俘虜他一次,這一次押他回běijing遊街!
載濤的激情,有點迫不及待的想燃燒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