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靠在椅子背上斜看着大殿的屋頂,李綱和種師道等大佬們低頭看靴子上的花紋,莊成益繼續在那裏逼逼賴賴。
“就像上次炸猴子一樣,明明一輪火炮就能解決的問題,泉州水師用了足足十個基數的彈藥!他們把慶和港整個港口都給犁了一遍!聽說那裏現在還有一堆沒炸的炮彈等着清理!”
“還有上上次炸金兵。熱氣球在天下往下炸,地面上有火炮炸,據說還有埋的地雷?臣都聽人說了,說是被抓了勞工的金兵還沒有被炸死的多!”
“可是官家可曾知道,如今國庫空得都跑馬了!”
“官家如果再這麽炸倭國,那國庫可就不僅僅隻是跑馬了,估計都能跑麒麟!”
“所以,戶部隻能撥付三十萬大軍半年的軍費,外加正常情況下十個基數的彈藥。”
“多了沒有。”
聽着莊成益在那裏逼逼賴賴了大半天,終于用多了沒有這四個字結尾之後,趙桓才揮了揮手,說道:“行了行了,就是一個倭國而已,用不着三十萬大軍。”
“朕想過了,蓬萊水師和天津水師負責運兵,泉州水師負責封鎖整個倭國。”
“就算把蝦夷島都給他算進去,倭國一共滿打滿算也就是四個大島,駐紮在山東布政使司的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軍三個軍的兵力再加上汴京的第四軍,一共四個軍的兵力,足夠了。”
“至于補給的話,彈藥有十個基數就足夠。還有,莊卿不妨讓人多備一些青菜。朕聽說現在軍中都在罵後勤,說是光給肉不給青菜。”
“現在朕最頭疼的問題,是沒有那麽多的淨身太監。”
???
一聽趙桓提到淨身太監,李綱和種師道等人就将目光投向了無心。而無心也被李綱等人的目光弄得心裏大怒——他娘的,淨身太監指的是專門切人命根子的那些太監,你們特麽瞅着咱家幹什麽!
隻是還沒等無心反瞪回去,李綱就躬身道:“啓奏官家,這淨身太監……?”
“朕要把所有的倭奴都閹了做勞工。”
趙桓獰笑一聲,說道:“正所謂斬草要除根。既然倭奴還要留着做勞工,不能一口氣全給築了京觀,那就先斷了他們的子孫根,省得以後再留下什麽野種。”
“跟倭奴比起來,金虜和棒子們那些被抓勞工的簡直太幸福了,起碼用不着閹割。”
“朕覺得他們應該感念朕的大恩大德,要不然他們還有良心嗎!”
眼看着趙桓忽然從滅亡倭奴的作戰計劃上面忽然跑到了金虜跟棒子是不是有良心這個問題上,李綱跟種師道等人幹脆再次低頭看靴子上的花紋。
“實在不行,就從民間招募一些會劁豬的算了,朕覺得閹倭奴跟劁豬應該差不了多少。”
“還有,派人通知秦會玩,讓他把那些倭奴勞工全給閹了。”
“勞工嘛,女的當男的用,男的當牲口用,隻要死的不是我大宋百姓,朕管他們死多少。”
“還有地方官府,誰要是讓朕知道他們拿大宋百姓當勞工用,朕就把他們的腦袋撂在京觀上!”
“……”
聽着趙桓越扯越遠,眼看着都快要扯到肚臍眼兒了,李綱最終還是忍不住咳了一聲,躬身道:“啓奏官家,倭國那邊全被抓了勞工,是不是還要移民過去?官府這邊……”
然後正在低頭看靴子花紋的莊成益跟吏部尚書李若冰就想罵娘。
官家願意扯就讓他扯好了,反正他兵多将廣刀子硬,也不怕扯着龍蛋,現在你打斷他幹什麽?
還移民,還官府,這是還嫌咱們老哥幾個的事兒不夠多,不夠忙?
你李相公也不想想,人家都說文人風流,可是現在……咱們老哥幾個别說好幾年都沒納過小妾,現在就連逛青樓的心思都沒有了啊混蛋!
但是再怎麽生氣也沒有什麽鳥用,因爲趙桓已經把目光投向了莊成益和李若冰。
“移民過去肯定是要移民過去的,要不然朕打倭國幹什麽?”
趙桓笑眯眯的道:“隻是現在莊卿和李卿的事情已經挺多了,移民到倭國那邊的事情也不急于一時,慢慢來就好。”
聽到官家這麽體貼屬于的說法,莊成益和李若冰的眼淚都快出來了——
瞧瞧,瞧瞧,還是官家知道體貼人!哪兒像李綱那個老匹夫,天天就知道給人找麻煩!
先是向趙桓謝了恩,又在心中暗自把李綱罵了狗血淋頭之後,莊成益才躬身道:“啓奏官家,移民之事說急不能急,說緩也不能緩,臣一定會在靖康五年之前,把要遷移到倭國的百姓都準備好。”
趙桓嗯了一聲,卻又皺着眉頭道:“朕聽人說,倭國之地大概分了什麽九州、本州、四國島之類的,其下又有什麽楯縫郡,這些破名字也忒難聽了些,應該改一改。”
李綱和種師道等人都躬身應了,卻沒有一個人直接站出來答話,隻是在心裏暗自琢磨着該給那些地方取些什麽樣兒的名字。
像給新征服的地方改名這種事情,臣子們能做的就是提出一些比較好聽的名字供官家選擇,至于最後到底叫什麽,也就隻有官家一個人能做出最後的決定。
如果官家願意,哪怕給倭國統一改名叫狗屎也沒人管。
當然,官家就算再怎麽不靠譜,估計也幹不出來這麽不靠譜的事兒,要不然以後往那裏移民都是個大問題——
“聽說狗屎那裏招收移民,過去就給一百貫錢的安家費,你去不去?”
“狗屎那裏?我就是窮死,餓死在大街上,我也不去那破地方!除非那破地方改名字!”
這種情況不是不可能出現,而且出現的可能性很高。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下面這樣兒的場景——
“XX相公啊,你最近的表現很不錯,吏部決定給你加加擔子,讓你去狗屎那裏擔任一地主官,如何?”
“謝了,本官腳趾頭最近要動個小小的手術,去不成。您還是選其他人吧。”
斟酌了半晌後,李綱才躬身道:“啓奏官家,臣讀《列子·湯問》,其中有雲: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裏,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
“八弦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峤,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今山東布政使司已有蓬萊,不若以瀛州爲名?”
趙桓嗯了一聲,又見李若冰等人都沒有提出其他的意見,便拍闆道:“就叫瀛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