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的宋兵聽着!大金國二太子完顔宗望已親至汴京城下!爾等且去告訴你家小皇帝,讓他速速打開城門,迎二太子進城!”
吳孝民兜轉馬頭,在汴京城下兜了幾個圈子後向着城頭高聲喊道:“如此,尚可不失昏侯之爵!若晚得一時半刻,教你汴京城破之後,上下皆爲齑粉!”
“昏侯?昏侯?昏你老母!”
趙桓自言自語的念叨了兩遍,接着又罵了一句,然後就直接張弓搭箭,瞄着城下吳孝民所騎戰馬的馬腿射了過去。
咴兒~~~~
吳孝民所騎的戰馬一聲哀嘶,中箭的右前腿就跪到了地上,吳孝民也被摔下馬去,城頭上的趙桓則是高聲喝道:“滾回去告訴姓完的,朕就在這汴京城的城頭上等着他!”
“萬歲!萬歲!”
城頭上的宋兵和那些青壯們又開始高呼起了萬歲——
對于這些丘八和青壯們來說,大宋實在是慫的太久了,慫到太祖皇帝的英武都隻存在于傳說之中。
而現在,雖然趙桓這個官家有點兒人狠話還多的意思,但是他對金虜的強硬态度卻又讓這些丘八和青壯們看到一絲希望。
打仗?打仗有什麽好怕的呀,咱大宋的百姓别的不好說,論起造反這種掉腦袋的業務來那是比誰都熟稔,戰場上誰不是拎着一個腦袋兩隻手去玩命?咋的,他金虜還能多個腦袋?
隻是相比于城頭上那些丘八和百姓,城頭下的吳孝民就難免有些懵逼了——
這特麽跟說好的劇本不太一樣啊?趙宋的皇帝不僅沒被吓得遣使議和,還敢向自己這個大金國的使者射箭?好好的完顔變成了姓完的?特麽還有個顔呢!你宋國小皇帝把顔給扔了?
彼其娘之!
隻是還沒等被摔的灰頭土臉的吳孝民從地上爬起來,卻又接着傳來了三聲“咄~嗡~!”的響聲,卻是又有三支羽箭射來,一支射在吳孝民腳前的地上,一支射在吳孝民身子左側的地上,另一支射在了吳孝民身子右側的地上,每枝羽箭的箭頭都是入地三分,箭尾一個勁兒的微微顫動,發出低沉的“嗡嗡”聲。
連珠箭!
吳孝民的腦海中不自覺得的冒出了這三個字,繼而心中亡魂大冒——從城頭到自己的距離可不算近,能使連珠箭,又能在這麽遠的距離上以連珠箭的形式射在自己身邊,這就說明射箭之人的箭術絕對不一般!
如果城頭上射箭之人想要射自己的腦袋……
想到這裏,吳孝民也來不及思考宋國小皇帝爲什麽會使連珠箭這個問題了,甚至都沒敢再撂下什麽破城後雞犬不留之類的狠話就一路手腳并用連滾帶爬的逃回了金兵陣中,一路上更是暗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待回了金兵大營,吳孝民才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向完顔宗望哭訴起了自己的遭遇:“啓禀二太子!小人聽從二太子的吩咐,原本是好意前去勸降,可是誰曾想,宋國那小皇帝也太不是東西了!那小皇帝不僅射傷了小人的戰馬,還讓小人滾回來告訴二太子您,說讓您……”
悄然擡頭打量了完顔宗望一眼,吳孝明又接着說道:“那宋國小皇帝說,說讓二太子您洗幹淨了脖子等着,他還說您隻配姓完,不配姓完顔……”
完顔宗望嘿的冷笑一聲,打量了又在歡呼萬歲的汴京城頭一眼,問道:“剛才,城頭上可是有人射你了?”
“是!二太子英明!”
吳孝民先是将腦袋點的如同小雞啄米一般,接着又點頭哈腰的答道:“城頭上射箭的,好像就是宋國那個姓趙的小皇帝!那宋國小皇帝視二太子數萬大軍如無物,着實可恨!”
“你先下去吧。”
随口吩咐了吳孝民一句,完顔宗望冷笑一聲後又扭頭對郭藥師道:“藥師兄,宋國那小皇帝居然敢在我大軍面前顯擺他的箭術,說不得,要給他一點教訓?”
“二太子暫且息怒。你倒是有所不知,這趙家皇帝麽,向來便是這樣兒,個頂個的好顯擺。”
郭藥師呵的笑了一聲,嘲諷道:“趙大當年在陳橋驿奪了人家柴氏的江山,結果弄了個什麽丹書鐵券來糊弄天下人,趙二當年強幸小周後,還讓畫師把這事兒畫成畫。趙佶當年好擺弄什麽花石綱,惹得天怒人怨也死不悔改,如今這個趙家小皇帝又顯擺他的箭術,倒也是他趙家皇帝一脈相承的毛病了。
隻可惜,有二太子在此,又有我大金國無數的射雕手,這趙家小皇帝想要顯擺他的箭術,卻是孔夫子門前讀春秋,魯班門前弄大斧,注定要丢人現眼!”
嘲諷完了,郭藥師又扭頭對親兵吩咐道:“來人!讓咱們這位好顯擺趙家的小皇帝見識見識,到底什麽才是真正的箭術!”
……
“豎盾!”
城頭上,李綱一瞧城下的金兵開始列隊,心裏便暗叫一聲不妙,先是吩咐城頭的守軍豎盾防禦,接着又走到趙桓身前,躬身道:“啓奏官家,城下金虜說不定要攻城,還請官家暫時……”
然而趙桓卻根本就沒有理會李綱的請求,反而掃視了一眼旁邊那些戰戰兢兢的大臣們,冷笑一聲道:“朕就在這城頭上!哪兒也不去!”
說完之後,趙桓幹脆伸手将李綱撥拉到一邊,又對着那些士卒們高聲喝道:“金虜怎麽了?金虜不是一個腦袋兩隻手?朕要殺的就是他金虜!”
“朕不能保證讓你們每個人都活下來,但是!”
“朕還是那句話!殺金虜有賞錢!戰死的将士也同樣有份!除了燒埋錢,朕額外再給他一百貫的撫恤錢!朕朕替他給父母高堂養老送終!朕替他供養妻兒!朕養他兒女直至十八歲!”
“金虜退後,朕會讓人在汴京城裏修一座忠烈祠!凡爲國犧牲者,皆入忠烈祠中享受血食,四時香火不斷!”
“每年清明,由太子率百官祭拜!若太子未立,由首輔代之!每年元月初一,皇帝親率百官祭拜!”
“大宋一日不滅,忠烈祠便香火永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