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來講,此時的戰略是南下第一,西進第二,對于東邊的北大西洋則是采取了防禦的策略。盡管羅斯福也吆喝幾句“睦鄰友好”“放棄門羅主義”,不過如果相信美國人嘴上的話,還不如找根繩上吊自殺更爽快。對拉美國家,美國采取的是極力控制的政策。羅斯福剛吆喝完睦鄰友好,在1933年古巴人民起來獨裁者馬查多建立聖馬丁政府上後,羅斯福立刻派遣30艘兵艦進行幹涉;1934年美國訓練的尼加拉瓜國防軍,謀殺了尼加拉瓜的民族英雄桑地諾将軍,支持與扶植拉美地區反動獨裁政府。
在美國的東邊是強大的英國,美國還沒有做好與英國撕破臉的準備,在北大西洋方面,美國一直實施着防禦政策。
至于在西太平洋地區,美國實施的是滲透政策。與二戰後西太平洋出現了諸多獨立國家不同,1937年的西太平除了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之外,就那麽七個國家,中國、蘇聯、日本、英國、法國、荷蘭、暹羅,以及同屬英聯邦的澳大利亞與新西蘭。
日本維新派發動革命之後,美國本想通過對日本做點什麽擴大自己在西太平洋的發言權。高橋是清内閣組建之後就努力強化與美國的關系,把美國作爲他們最大的市場。既然日本亂起來,那就可以利用經濟對日本狠狠的整治一番。結果日本維新派在經濟上實施了對中國一邊倒的政策,曾經緻力打擊日本的中國變臉跟翻書一樣,竟然與日本搞起了睦鄰友好。美國的如意算盤就這麽頃刻落空。
最令美國憤怒的是,中日在金融上實施了合作。曾經被迫向美國申請信用貸款的中國居然向日本發放信用貸款。打入日本金融市場,這是連美國都沒能辦到的事情。中日兩國海軍噸位加起來超過美國的海軍總噸位。中日一旦按照眼下的方式走下去,很可能就會達成中日聯合。美國地理位置優越,那是因爲他坐擁兩洋。任何優勢都有其不利的地方,如果兩洋上各有一股強大的力量,那麽美國就會處于兩面被夾攻的姿态,兩洋出擊就會變成兩洋防禦。
所以美國就派遣太平洋艦隊到日本這裏示威起來,如果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這麽幹是把日本逼向中國的懷抱。但是在美國的想法中,他們認爲自己這麽做能夠提高美國在西太平洋的發言權。因爲美國不是英國,沒有那麽多全球範圍内的利益,任何挑戰成功了,美國就能撈一票,不成功也就不成功。反正那些利益本來就沒有美國什麽事。
誰拳頭大,誰就有更大發言權,這是1937年的世界秩序。在這件事情上,美國的态度自然是順從世界潮流。至少是實質上順從世界潮流,口頭上則是吆喝一些比傳統帝國主義國家更溫和一些的口号。畢竟美國國内的封建制度沒有什麽底蘊,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的更好。
奉命前來示威太平洋艦隊司令在旗艦中看着天空中不斷飛過的機群,心裏面叫一個不爽。司令已經非常不爽,下面的軍官們就有些膽戰心驚的感覺了。他們都認爲中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現在出現在美國艦隊上方的中國空軍飛機的體積遠比美**人想象的更大。盡管體積大,飛行速度卻比美國空軍的飛機更快。不少美**人甚至懷疑中國這飛機隻怕不是金屬的,飛機體積越大重量越大,重量越大飛的就越慢。就算是英國與法國也沒有制造這樣大體積高速戰鬥機的能力。
令美國更加覺得麻煩的則是中國的航母,四艘航母的模樣與體積都不一樣。根據美國空軍偵察機的報告,應該是中國最新下水的航母外型非常怪異,除了直通甲闆起飛處甲闆上翹之外,在艦體前側還出現了一個水平的側跑道。這種古怪的設計與現在主流航母設計完全不同。
美國艦隊本來是示威的,現在被數量高于美國的中日兩國艦隊從兩側包夾起來。如果真的發生了戰争的話,這就是腹背受敵的局面。空中飛行的不僅有航母上起飛的飛機,不少路基飛機也大量參與進來。天空中飛行的都是飛機。不同塗裝的飛機在天空交錯飛行,逼急,驅逐,再分開。不時有大型的機群以整齊的編隊經過這片海域,從飛機的體積上看,大概是轟炸機群。總的來講,除了沒有實彈射擊之外,這就是一場模拟的戰争。
“日本人允許中國飛機在日本機場起飛麽?”美國艦隊司令訝異的說道。空中的飛機多數都是中國飛機,始終能在戰場上保持如此數量的飛機,要麽是中國飛機數量夠大,靠近美國艦隊的空軍基地夠多。要麽就是日本允許中國空軍使用日本的機場。很明顯,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傾向于後一種解釋。
“閣下,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們是不是結束演習,先回菲律賓?”參謀長試探着問道。
經過這麽一天多的對抗,中日兩國的海軍已經完成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包圍姿态,“演習”到了這個份上也該收場了。根據美國海軍的偵查,中國兩支艦隊各以兩艘航母爲中心位于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東南與西南,而且與美國艦隊的距離越來越遠。但是,出現在美國艦隊上空的飛機密度并沒有絲毫弱化的傾向。
給轟炸機群護航的戰鬥機群能夠在轟炸機出現在美國放空圈前加入編隊,而魚雷攻擊機機群則從各個角度包抄過來。“演習”當中的打擊套路已經越來越熟練了。這還是建立在中國航母編隊距離美國艦隊越來越遠的情況下。
美國太平洋艦隊這次出動的都是戰列艦,除了靠近炮擊之外,并沒有有效的打擊中國艦隊的方法。太平洋艦隊也數次嘗試快速靠近中國艦隊,然而中國航母編隊跑得跟兔子一樣,航母大編隊甚至能緩慢但是持續拉開與美國艦隊的距離。
海軍都是比較要臉面的,到了這個階段,讓他們繼續玩猥瑣流是不可能的。因爲假如這是實際戰争,美國艦隊早就被摧毀了多次。人丢到适可而止就行了,繼續丢人那是違背海軍白手套的光榮傳統的。
大家都是吃海軍飯的,不僅美國艦隊明白演戲的結果,日本艦隊也同樣明白了中國海軍的力量。中國海軍的力量給日本海軍造成的震動甚至在美國海軍之上。中國海軍炮擊類型的軍艦數量還是低于日本,這個隻要一看就知道。即便是中國在屢次海戰中給日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也沒有能夠扭轉這方面的趨勢。畢竟中國的海軍建設主要方向并非是炮擊型的軍艦。
但是中國空軍的建設速度遠超日本想象之外,這次中日“聯合軍事演習”是非常緊急的狀态,日本并沒有向中國提供空軍機場。中國的空軍都是從青島、天津、旅順、朝鮮、乃至台灣起飛的飛機。這麽多飛機持續不斷的出現在“演戲區域”,讓日本海軍感到了極大恐慌。
如果日本堅持與中國作戰,就日本眼下的空中力量根本不足與中國較量。中國的航空母艦更是擁有強大的機動力與載機戰鬥力。不僅是美國艦隊在跟蹤中國艦隊,日本海軍同樣在跟蹤中國艦隊。中國航母編隊與美國艦隊之間的賽跑,日軍也是參與其中的。
日本海軍好不容易在英國的幫助下能夠自行建造告訴戰艦,中國現在明顯也有同樣的能力了。參加昭和維新的日本海軍軍官都很年輕,他們知道以中日之間的國力差距,中國卯足勁開始造戰艦,那會是一個什麽局面。日本被迫接受華盛頓海軍條約,因爲當時美國威脅日本,如果日本造一艘戰列艦,美國就造兩艘。英國與日本敢造兩艘,美國就造四艘。以純粹的工業能力做後盾,美國硬生生把英日給逼到了談判桌上。因爲兩國都知道,比造艦,美國是占據優勢的。
而現在的東亞,以前的霸主中國再次恢複了自己強大的實力。中國眼瞅着也有了當年美國的那股子能力與勁頭。
經過這番暗中較量之後,日本海軍也終于認清了形勢。北一輝明顯感覺到一度還覺得自己人五人六的海軍,在山本五十六的帶領下總算是低下了“高貴的頭顱”。開始與過渡政府合作起來。
美國方面的反應就沒有日本這麽友好,就在“中日聯合演習”結束後的第五天,美國就向中國發電報,建議在華盛頓召開新一屆的限制海軍條約談判。羅斯福特别邀請陳克前去美國參加會議。
陳克以日程安排過緊爲理由拒絕去美國參加會議,但是中國方面同意派遣代表去華盛頓參加此次會議。這次會議的中日雙方代表是乘坐同一條船前往美國的。這是很有趣的表态,曾經大有不死不休的兩個國家現在表現出了合流的姿态。中日雙方代表出現在華盛頓的時候,不管是主辦方美國還是世界霸主英國,他們的代表臉色都不那麽好看。
這時代世界上能夠自造大型軍艦的國家已經兩隻手都能數過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中國、日本,就連蘇聯的造艦水平都比較含糊。倒不是這個國家沒有造大型軍艦的能力,而是蘇聯并沒有一個自己滿意的海軍戰略方向。蘇聯是個很悲催的國家,或者說俄國是個海上很悲催的國家。無論是北大西洋經濟圈,還是太平洋經濟圈,這個國家都是隻差一步就能在版圖上邁入,可是偏偏被死死的擋在了這兩大經濟圈之外。
在北大西洋,蘇聯要麽得幹掉挪威瑞典,要麽得吞掉波羅的海三國。如果采取入侵波羅的海三國的話,光占領也沒有能夠達成目的,蘇聯還得突破波羅的海,才能自由進出北大西洋。在太平洋上,蘇聯的海軍基地隻能設在荒無人煙的寒帶地區。至于黑海這個出海口,除非吞下希臘或者土耳其,否則的話蘇聯完全受制于黑海海峽,即便是蘇聯能夠沖入地中海,兩頭還有英國控制的蘇伊士運河與直布羅陀海峽。
這麽悲催的海上局勢讓蘇聯沒辦法确定自己到底要走一個什麽樣的海軍路線,如果是簡單的憋出幾十艘先進的戰列艦,蘇聯的國力還真的承擔不了。
所以這次海軍談判,蘇聯并沒有參加。倒是與會者都趁着這個機會向中國方面的代表朱姚套蘇聯的情況。因爲蘇聯正在國内玩命的搞肅反呢。
托洛茨基同志在東西伯利亞這個無人區當了一段時間的黨委書記之後總算是想明白了,他向莫斯科寫了一份誠懇的信,表示自己知道錯了。爲實際上有分裂蘇共中央的錯誤行動承認了錯誤。鐵人大叔倒也夠意思,他同意托洛茨基同志回到莫斯科繼續工作。
但是這個局面并沒有因爲托洛茨基的服軟而穩定下來。鐵人大叔不是列甯同志,更不是陳克。列甯同志有着極大的威望,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人反對列甯的意見。鐵人大叔上台是靠了更加強硬的方式,以肅清異己爲手段。哪怕鐵人大叔的觀點是正确的,哪怕是中國方面給了蘇聯很多支援,讓蘇聯的建設與發展比陳克時空更加輕松一些。
可是陳克領導的人民黨是趕上了好時候,通過示弱的方式,中國一直沒有被排除在世界經濟圈之外。加上中國總是能夠有歐美需要的一些商品,太平洋西岸又是一個世界的邊緣地區,中國還能很好的投機取巧。蘇聯距離西太平洋太近,卻又沒能跨進西太平洋。把蘇聯擋在西太平洋之外就是歐洲畏懼**的那些政府的必然選項。
鐵人大叔采取的強行積累模式引發了蘇聯民衆的極大不滿,平心而論,即便是陳克穿越到蘇聯,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去解決蘇聯的問題。蘇聯與中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國的傳統中認爲,皇帝是好的,官員和豪強是壞的。這種态度呢,能夠讓中國比較服從一個中央。人民黨中央很容易就能得到人民的順從。當人民黨領導着中國,讓人人有飯吃,孩子能上學,這就是舊時代下的中國普通人民能夠想象的最好的政府了。
俄國的傳統很特别,他們認爲鄉間的自治是最好的,無論是道德上還是實際上都是最好的。這種在中國看來很奇葩的文化傳統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鐵人大叔的強硬手腕引發了激烈的反彈。
在這個時候,又出現了基洛夫遇刺事件。有說法是,在蘇共的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期間曾召開一次非正式的會議,對國家情況特别是對農業擔憂的代表們出席了這次會議,在舉行秘密投票時,斯大林的名字被勾掉的次數之多,超過了其他任何人……有的人甚至說,斯大林根本沒有當選,隻是在最後決定增加中央委員的名額時,他才勉強當上中央委員。”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最受代表歡迎的中央領導人是基洛夫,在他發言結束的時候,代表們向他鼓掌歡呼,掌聲和“列甯格勒無産階級萬歲”等口号聲持續了數分鍾之久。
基洛夫(1886-1934),1904年參加布爾什維克,1923年當選爲中央委員,1926年任列甯格勒省委書記,1930年起任政治局委員,在1934年1月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入書記處,任中央書記。
1934年12月1日下午,基洛夫在列甯格勒斯莫爾尼宮遭到槍擊,當即殒命。
兇手是一個被開除黨籍的叛徒,此人以前曾兩次在斯莫爾尼宮附近被保安人員扣留過,并從他身上發現過武器,但兩次都被釋放,甚至于,1934年12月1日他還潛入到斯莫爾尼宮内。當他向基洛夫開槍時,基洛夫的警衛隊長遠遠地落在基洛夫後面。
暗殺基洛夫的兇手被當場抓獲,基洛夫的警衛隊長也被押上載貨汽車帶去審問,可是就在路途上,車子出了“車禍”,基洛夫的警衛隊長因“車禍”死亡。後來,兩個押送警衛隊長的内務人民委員會工作人員也被殺掉了。此案發生後,連一個簡單的調查報告都沒有公布,兇手和49個所謂同謀就被處決了。這樣,關于基洛夫被暗殺一事的直接見證人都死去了,“基洛夫案件”成了疑案:究竟是誰指使刺客暗殺了基洛夫?
基洛夫被暗殺的當天,斯大林在沒有經過政治局讨論和批準的情況下,對蘇聯刑法作了如下修改:
第一、各司法機關應加速審理被控告犯有策劃或采取恐怖行動的罪行的犯人。偵察恐怖活動案件不得超過十天。
第二、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不會考慮這類罪犯要求赦免的申請。判決一經作出,不得上訴,不得赦免。
第三、内務人民委員會應在這類罪犯被判處死刑以後立即予以執行。
以上條文在西方被稱爲“基洛夫法”,它的出現爲大規模的肅反運動提供了法律依據,曆時四年之久的大肅反運動開始了。
從1934年12月1日起至1935年,大肅反的對象還僅僅是“謀殺基洛夫的兇手”,被清洗的“謀殺基洛夫的兇手”據有關資料透露達50多萬人。這是第一階段。
1936年是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最出名的事件是第一次“莫斯科審判”。
大肅反運動中,曾在莫斯科進行過三次審判,受審的主要角色都是黨和政府前領導人。這三次審判被後人稱爲“莫斯科審判”。
第一次莫斯科審判有16名被告。
1936年8月19-24日,在莫斯科對16名被告進行了公開審訊,這16名被告中有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等,罪名是組織“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恐怖中心”,陰謀暗殺以斯大林爲首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基洛夫就是他們策劃暗殺的。所有被告拒不承認有罪,結果,被告16人被判死刑并被立即槍決。
在第一次“莫斯科審訊”過程中,負責大肅反運動的、以雅戈達爲首腦的内務人民委員會犯了一些技術錯誤,有些指控不能成立,譬如指控之一是,“托洛茨基——季洛維也夫恐怖中心”的一個代表曾在1932年與托洛茨基的兒子塞多夫在丹麥哥本哈根布利斯托爾旅館會見。16名被告被處決的一個星期後,丹麥《社會民主報》指出,那座旅館在他們會見之前好久就拆了,而且,塞多夫那時還在柏林技術學院參加考試。
1936年9月25日,斯大林和日丹諾夫指示政治局委員:“雅戈達顯然沒有能力揭露托洛茨基分子和季諾維也夫分子集團”,雅戈達領導的内務人民委員會“在這件事情上至少落後四年”,“絕對迫切需要任命葉若夫同志爲内務人民委員。”
1937年1月進行了第二次“莫斯科審判。”
第二次“莫斯科審判”名稱是“反蘇托派中心案件”,被告是e.l.皮達科夫、k.s.拉狄克等17人,其中15人被槍決。
1937年2-3月蘇共舉行中央全會,在這次全會上,斯大林提出了一個論點,即随着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發展,階級鬥争會日益激化。在這次全會上,斯大林指出黨内還有着日、德和托派奸細;莫洛托夫指出軍隊内部有“人民公敵”;葉若夫作了關于“間諜活動”的專門報告。
1937年2-3月全會閉幕不久,内務人民委員會就高速行動起來,矛頭首先對準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和選出的中央委員,“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139名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中,共有98人,即70%,在1937-1938年被逮捕和處決;“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1996名代表有1108人因“反革命活動”而遭逮捕。
中國方面當然不肯幹涉蘇聯的内務,陳克知道,扭轉這個局面得到貝利亞同志接掌了克格勃之後的事情。
面對各國代表的态度,中國的回答隻有一個,“我們從不幹涉蘇聯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