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和顧琳第二天就坐上火車離開了東北。
下一站就是首都。
這時候的首都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尤其是小夫妻,一定要帶好介紹信、工作證、結婚證。
沒有這些證件,你連火車票都買不到,到了首都也是寸步難行。
如果沒有結婚證兩人住一個房間,不說有沒有可能,被抓到可不跟你開玩笑,朝陽大媽會分分鍾教你怎麽做人。
索性陳夏和顧琳兩人證件都不缺,并且衣服穿着像極了這個時代的海外華僑,一路上也沒碰到什麽刁難。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這道理在哪個時代都一樣。
首都,陳夏前世來過多次,并不陌生,但顧琳可是頭一回來,那個興奮激動就不用說了。
隻要是華國人,誰不向往首都?
兩人好好遊玩了幾天,從廣場到故宮,從天壇到頤和園,還有那巍峨的長城,全部都去走了一圈。
陳夏還特意去了趟後海,在銀錠橋上,拉着顧琳一起拍了個照片。
小姑娘并不知道,陳夏和前世的妻子當初也在這座橋上,同樣的位置拍過一張一模一樣的照片,某人隻是在懷念前世那個人而己……
到了第三天,應元嶽和陳正,陳甲、陳勝一起趕到了首都。
這次他們是拿了會州醫藥公司大豐分廠的介紹信和工作證,打着來同仁堂買藥的名義才進京的。
其真正的目的是來幫陳夏收購古董古玩的。
陳夏信不過别人,但信得過這個小老頭和自家兄弟。
應元嶽眼光獨特,陳正和陳甲、陳勝都當過兵,有一定的武力值,這次要收購的古玩比較多,就怕皇城根下被哪個頑主盯上,頭痛事情。
如果各位有機會穿越到八十年代初,去首都收古董是絕對不能錯過的事情。
當然想撿漏就别想了,百年古都,天子腳下,卧虎藏龍的高人多的是,哪會給你有漏撿的機會?
但不撿漏也沒事,現在的古董是真便宜,幾塊錢一個盤子是正常價格,另外幾十、幾百比比皆是,頂了天也就幾千。
當然比會州那幾塊錢是貴得多了,畢竟會州隻是鄉下十八線小城市,不能跟首都比,價格也肯定高不少。
很多穿越小說都會寫到在首都什刹海、鼓樓那邊買四合院做投資,陳夏可沒這打算。
主要是他沒門路,黃牛肯定有,但首都好的四合院很少有賣出來,大雜院一點意思沒有。
就算買到了大宅子,氣派響亮,跟故宮就隔了一條護城河,那又怎麽樣?
這種四合院,普通人拿得住嗎?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放在哪個時代都一樣。有錢又如何?這世道,錢永遠鬥不過權。
陳夏可不想最後鈔票沒賺到,卻得罪了誰家。爲了幾個宅子犯不着,自己随便拿出幾個玻璃種帝王綠翡翠镯子,還比不上一套四合院?
所以陳夏的目标很明确,就要古董。
而哪裏古董最多的,一般都去琉璃廠、天橋西邊的福長街市場、宣武工廠等地方,至于後來大名頂頂的“工藝品市場”潘家園,這時候還沒有出現呢。
至于去平民百姓家“收破爛”?陳夏沒這時間,也沒這膽。
那邊都是什麽佛爺、頑主、老炮的地盤,一個外地人找死去?
有讀者想問了,剛剛你不是明明說沒機會“撿漏”嗎?怎麽現在又說可以去檢漏了?這不自相矛盾嗎?
這可真冤枉了。
剛剛說沒機會撿漏,是指不可能在人家不知情的前提下白拿,或者付出幾角一元的超低代價去收購古董。
人家懂行,真家夥和假家夥分得清。
但又有機會撿漏是指每個時代炒作的東西都不一樣,八十年代一片混亂,鬼知道幾十年後哪些古董值錢?
這時候的人都隻知道鈞窯、汝窯、官窯、定窯、哥窯這五大名窯的瓷器是寶貝,所以都叫價老高了。
可是他們可曾想到,到了幾十年之後,乾隆時期那些妖豔貨色都可以拍出上億的天價來。
又有誰能料到元青花最後能一舉登頂成爲傳說?
現在那個國寶級文物“元青花尉遲恭單騎救主圖罐”,這時候還在農村給人當鹹菜罐呢。
馬都都先生親口在電視上說過,他在八十年代初,用5元錢在華清大學一個教授家裏買了一個紫檀木書桌。
這位老教授知道這是紫檀嗎?人家肯定知道,可人家沒這眼光,不知道這存幾十年可以給賣多少多少錢。
老教授不懂,但馬都都先生有這眼光,所以活該他發财。
馬先生這種“隐形富豪”,哪怕在2020年都可以在國内排得上号,隻是人家的實力不是體現在看得見摸得着的股票、現金、房産上。
人家古董無價,手上的東西賣了,絕對能排“殺豬榜”前幾位。
陳夏要學的就是馬都都先生,藏錢不如藏古董,買房不如買古玩,省得明面上錢太多被人惦記。
悶聲發大财才是王道。
此後三天,陳夏和應元嶽在這幾個古玩聚集地到處搜刮,每次湊到一定的數量,則由陳正三人帶回旁邊的招待所。
招待所的工作人員對此也見怪不怪了,現在已經有聰明人在悄悄收購古董,這樣進進出出的人并不少見。
每次堆完一屋子,陳夏都會讓大家離開,他則悄悄将衆多古董古玩收進空間醫院。
這三天下來,除了應元嶽幾人心裏有點數外,陳夏就這樣揮了揮衣袖,花了20萬元買走了足夠支撐一個博物館的古董。
多到什麽程度,這麽說吧,上千平米的醫院門診輸液大廳全部堆滿爲止。
應元嶽是真的手抖了,見過誇張的,沒見過這麽誇張的。隻要他點頭的,陳夏全部買下,這去菜場買菜一樣簡單。
而更誇張的是在首都友誼商店裏,陳夏足足花了10萬元的外彙券,将他們店裏如張大千、黃賓虹、徐悲鴻、齊白石、吳冠中的畫全部都買走。
還鄭重其事地讓營業員将每一張畫的發票都開好,口中喃喃自語,什麽以後上拍賣會這些發票可就是憑證,否則容易吃大虧之類的話。
也是陳夏不學無術,不認識劉海粟、潘天壽、吳昌碩、周湘、傅抱石等名家,結果都給漏買了。
這件事情後來讓陳夏懊悔不己,感覺自己錯過了好多個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