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羲所言之者,團結善我者有益,惡我者則無益。</p>
大河廣大,浩浩乎億億萬裏,水族不知幾多。其中自有善人族的,也有惡人族的。水族裏與人族有局部紛争、仇怨的,怕也不在少數。</p>
能争取的自然要争取,不能争取的,卻也不能什麽都不顧,一股腦兒團結起來。搞的最後泥沙俱下,不但不能增進團結的力量,反而形成巨大掣肘。</p>
薪火的存在,是團結的首要條件。可以真個大愛天地,把薪火貢獻出來,但也要分辨善我者、惡我者。</p>
冰夷既掌大河,爲水神。這裏正好說個明白。</p>
華這麽說道:“...大燧有萬族追随,合力以抗劫數。大河水族亦可與人族結盟,團結力量。劫數深重如斯,非隻人族一族之力可以當之。水神以爲然否?”</p>
冰夷道:“華胥氏之意,吾已知之。有巢氏族地之中,确是彙聚許多不同族類,以各自秉性、能耐,各司其職,這是極好的。我自然願意與人族結盟,不過我雖名爲大河之神,但并未掌控大河所有水族。”</p>
又道:“我隻能爲我掌控的水族做主。”</p>
羲直道:“足矣。”</p>
冰夷道:“既是與大燧之妻兒當面結盟,我自無有反悔。不過有巢氏人王處,還須得有個明确說法。還有,薪火須得早些予我。”</p>
...</p>
這有着結盟味道的事,常昆既不開口,也不插手。到了這個份上,當然也沒有什麽好計較的——于常昆而言,事情已是說開,且冰夷畢竟是三娘祖母。</p>
說起來冰夷倒也精明。這裏早早與華胥氏連結起來。</p>
眼下人族的重心,自然在有巢氏。但未來,必定是華胥氏。因爲大燧的一對子女,就在這裏。</p>
這一番,倒也沒有定下多少事來。除了團結力量這一核心問題,剩下隻一個,那就是貿易的問題。</p>
大河之中,有着陸地上沒有的資源。華胥氏可以與大河水族進行物資方面的交流。雖然華胥氏本身沒有多少物資,但擠一擠,也能擠些出來。</p>
總是要先開個頭嘛。</p>
很多東西,常昆看的明白。羲與娲這對兄妹,眼下才這麽丁點大,就已考慮長遠,可謂之深謀遠慮,有眼界,有能耐,果然不愧羲、娲之名!</p>
看到他們,常昆心裏便松活起來。</p>
等這裏完了此事,華取出一朵薪火的火苗,将之交予冰夷:“你将此火帶回大河,将以有希望者,以之生命、精神連結,使其熊熊燃燒不滅。”</p>
冰夷大喜,忙捧起這小火苗,歡喜道:“多謝多謝。”</p>
便把那珠子,給了華。</p>
道:“我此間回大河,三月内當再來一趟。希望能得到有巢氏人王的明确說法。”</p>
華道:“這是應該的。”</p>
這裏的事,必定是要告知與人王的。與大河水族結盟,不是小小華胥氏,千多人可以擔負的起的。</p>
必須要人王給出明确說法來。</p>
走了冰夷,華讓随同來的族人回去,留下一對兒女,與常昆再叙。</p>
常昆揮揮手,又造出茅廬,幾個人進去坐下。</p>
常昆把桐木往地上一丢,叮當一聲,音脆而清,十分悅耳。</p>
正當說話,羲則盯着那桐木:“這是什麽木頭?”</p>
常昆笑道:“此乃南山鳳凰伴生之桐木。”</p>
“桐木?鳳凰伴生?”</p>
皆以之爲奇。</p>
“此木聲音如此悅耳,更具穿透力...”羲這裏卻是沉吟起來。</p>
常昆則與華道:“我于此枯坐十年,思索如今劫數要如何應對。思來想去,不曾有他法。當初你的母親赫胥氏舉族遷往有巢氏時,我曾與她說過一個提議:設法将族人從真宇送出去,去那混沌虛空之中再開天地,以保留一條後路,存續一線希望。”</p>
他這裏一說,立時引的華母子三人露出驚奇之色。</p>
羲把心中桐木的念頭直接放下,道:“若能出的宇宙,去混沌虛空開辟世界,将族人遷一部分,的确是個存續生機的好辦法。”</p>
頓了頓,他道:“可去年,有巢氏來的先輩告訴我,便是大羅金仙,也爲黑暗所壓抑,出不去。要出真宇,非先天道君不可。”</p>
娲也道:“我知道我知道!使族人搬出真宇的建議,人王一開始便有考量。可是這麽多年,一直沒有什麽起色。與人族相善的先天道君一個也未曾尋着...”</p>
到這裏,小姑娘思索道:“眼下與大河水族結盟,水神冰夷乃先天道君,倒是打開了一個口子。”</p>
華則盯着常昆:“我看冰夷忌憚你幾分,莫非你已是先天道君?”</p>
常昆微微搖頭:“我非先天道君,仍在大羅之境。隻因我有些特别之處,又善戰,因此不懼冰夷。”</p>
道:“我知道你是意思。華,我的确能把人送出真宇。”</p>
華頓時喜色連連。</p>
常昆立時潑冷水:“然事情并非想象的那麽簡單。”</p>
他拍了拍身邊橫着的桐木:“如若不然,我也不必苦思冥想十年,又離開三年多,去伐這桐木。”</p>
他歎了口氣:“黑暗淹沒宇宙,遮蔽大道,這等劫數,背後深藏着一雙黑手。我曾思慮,我與其他大羅金仙不同,可施展神通,除了光熱等少數神通遭到壓制,其他的沒有變化,則一袖子收了族人們,一并離開真宇。”</p>
“可一旦我有此想法,欲付諸實踐時,冥冥中,便有一雙無情的目光投射過來,立時使我遭到反噬。”</p>
“我嘗試多次,發現送人出去,一次性隻在千人以下,方不會引起這目光的關注。”</p>
“我又想,我族族人以千萬計,要全送出去,須得數萬次來回。這倒也不算什麽,我就怕送出三五次之後,千人以下也會引起那目光的關注,到時候把路子直接斬斷,便無能爲矣!”</p>
再歎息一聲,常昆道:“實在這劫數,非是自然而發。我不得不謹慎。因此我思來想去,便琢磨着造個寶船,一次性将足夠多的族人送出去。便是被那目光發現,斷了這條路子,也不至于隻送出去三五千人。”</p>
“我族的延續,三五千人實在太危險了。怎麽也要十萬人以上。”</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