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酒泉航天發射基地的趙玄,算是明白什麽叫忙的腳不沾地,來到酒泉航天發射場已經長達2個月的時間,經曆了從秋到冬的全過程。
航天科技不愧是最耗費時間的科技,趙玄基本把自己90%以上的時間投入其中,加上航天科技集團數個研究院的支持,星際飛船才能繼續建設下去。
相比于國外的航天公司,趙玄感受最深的就是國内的不同。
大家齊心協力,擰成了一股勁在做同一件事,各司其職,哪怕其中有些地方會有問題,解決的速度都非常快。
其實比起他們,趙玄起碼還能在空閑時間回趟帝都處理事情,而這些研究院的工程師待在這個沒有網絡、沒有娛樂的草原隔壁,一待就是半年。
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電視以及一些體育項目,逼得趙玄學會了打乒乓球。
不過沒有外面世界的紛紛擾擾,趙玄的心裏才能夠靜下來,就像螞蟻搬家一樣,“神舟”星際飛船1号樣機慢慢的建設完成。
“再過幾天就是元旦了,趙總師,看來别人的針對并沒有讓你們實驗室産生什麽影響啊。”
作爲“神舟”載人飛船的總設計師,現在被航天科技集團調任過來,參加新“神舟”星際飛船的總工程師,楊威還是非常關心趙玄的。
“隻要沒有針對個人,短期内影響還不算大,大不了我不能出國罷了,反正我也沒興趣去國外。”
趙玄以及楊威一行人要啓程去酒泉的航天員訓練大隊,“神舟”星際飛船的航天員訓練工作已經開始,趙玄得去現場露面。
“也是,像我們已經被針對20幾年了,早習慣了,就是因爲當年的一次商業衛星發射任務,說起來不甚唏噓。
話說20年前我也去過NASA總部以及發射場參觀過。
人家指着屏幕上的小點說,看那個就是你們國家的衛星,當時要對震撼有多震撼,那個年代國内發射了那麽多衛星,那可是第一次見實時位置。
哪像現在啊,慢慢的都有了。
當年那個無比強大的漂亮國,現在也有了害怕的一天,天道好輪回啊。”
CNSA與NASA直接的關系,趙玄也看過曆史,好的時候掏心窩子的好,雙方互相參觀核心設備,但壞的時候,一個恨不得消滅另外一個。
“還是我們要發展,如果我們沒有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鬥導航工程,相信雙方的關系一樣很融洽。
出雲國不就是這樣嘛,NASA都能替他們培養航天員送去國際空間站,可如果哪一天出雲國想自己搞載人航天技術,不用想也是被針對的目标。”
“誰讓我們不甘心啊,5000年的曆史文明,從來都不想落後于人。
哎,到了。”
大巴一刹車,趙玄一行人已經到了目的地。
因爲趙玄所設計的星際飛船與之前的神舟載人飛船從理念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所以就需要航天員進行充分的适用性訓練。
1号樣機在總裝廠房生産,而模拟駕駛艙已經被火種實驗室生産了出來,并送到酒泉讓航天員進行訓練。
“薛萍,我們國家航天員大隊保障主任,負責所有航天員的訓練、健康保障工作。
陳安,航天員大隊大隊長,已經擁有2次太空飛行經驗,一次太空出艙經驗,是所有航天員裏太空飛行經驗最豐富的航天員。”
從大巴下來以後,楊威立馬爲趙玄介紹起來。
“趙總師,非常歡迎。”
他們兩位是趙玄第一次見,但趙玄他們誰都認識。
“我們航天員大隊一共21名航天員全部都在這裏,趙總師我們進去吧。”
21名航天員趙玄很多之前都見過,從神舟五号開始到去年的神舟十一号載人飛船,很多都在電視上出現過或者是當時的航天員乘組,又或者是當時的備份乘組。
趙玄的印象非常深刻。
走進航天員訓練中心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各種訓練器材。
那個非常大的離心機,坐上去以後體驗過載感,8個G的過載,普通人根本受不了。
趙玄此行的目的是指導航天員在“神舟”星際飛船模拟駕駛艙内進行操作,簡單來說就是給航天員上課,恐怕再也找不出比趙玄更适合的人。
畢竟到時操作星際飛船的不是趙玄,而是面前這些航天員。
“大家放松一些,神舟星際飛船的操作難度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難。
相反,飛船駕駛的絕大多數需要操作的步驟,我們能讓電腦完成的就都交給了電腦,智能化程度非常高,這點請大家放心。”
照趙玄看來,駕駛星際飛船與之前的載人飛船比起來,與戰鬥機和民航客機之間非常相似。
這段時間以來,趙玄可沒閑着,将飛船操作系統編寫了出來,再配合AI系統,當然飛船系統IU就不需要趙玄動手了。
“另外,我們爲飛船配備了AI系統,智能度非常高。
同時,我們還将配屬3台智能機器人教授大家飛船操作。”
趙玄已經将科雷利亞輕型貨船YT-1200飛船的設計删去了很多,像飛船雷達、武器這種可有可無的設備,就全部删去。
空出來的面積以及容量用來當貨艙。
即使這樣,編寫出來的飛船操作手冊厚度也有半部新華字典厚。
這麽多數據,其實最好是由機器人來操作,成本低,而且可複制。
但由航天員來操作,能夠發揮非常高的主觀能動性,即使遇到緊急情況也能夠得到處理。
所以趙玄決定屆時星際飛船的操作由航天員來完成,智能機器人輔助。
有智能機器人來輔導所有航天員,能省去非常多的麻煩,這樣一來就不需要趙玄細細去規劃了。
而且航天員有自己的保障團隊,可以完美的服務所有航天員。
“楊教授、薛主任,是不是要開展下一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了。”
每名航天員都十分興奮的排隊上機模拟,趙玄非常适時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21名航天員都不夠嗎?這裏面有14名航天員有過太空飛行的經驗,能力非常足,都具備往返太空的能力。”
薛萍這麽說,直接讓趙玄莞爾一笑。
“不夠,估計CNSA已經在這邊第三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了吧。”
“我作證,趙總師不知道這回事,應該是他猜出來的。”
看到薛萍看向自己,楊威立馬解釋起來,生怕薛萍懷疑是自己對趙玄洩密的。
“趙總師猜的果然沒錯,第三批預備航天員的申請工作已經遞了上去,估計很快就能開始。”
算起開趙玄現在看到的21名航天員并不是國内第一批航天員,最早的航天員選拔工作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隻不過當時沒有載人航天的能力,才不得不選擇退役。
第二批航天員的選拔、訓練經驗都來自第一批時所積累的經驗。
其實趙玄開發星際飛船,最開心的就是薛萍了。
21名航天員不是每個人都有前往太空的機會,有些航天員次次做備用航天員人選。
訓練了十幾年,結果還默默無聞,哪怕能力足夠,都沒有機會前往太空,這是非常可惜的。
可有了星際飛船以後,可預見的每周都會有一次航天發射活動,21名航天員輪流替換,每個人都有前往太空的機會。
所以在場21名航天員都很感激趙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