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後,當趙括看着面前畢恭畢敬下跪的四王子,再看到四王子手中那個已經被腌制過的烏孫王人頭,一種相當滑稽的感覺還是湧上了心頭。
在這個世界上,果然不是每一個種族都能夠像華夏族那樣講究父慈子孝,講究一個養育之恩的。
但是這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像烏孫這樣的遊牧民族,他們的生存環境其實是相當惡劣的。
有很多時候,他們甚至都無法獲取足夠的口糧來供養一家人,被迫要對其中的某些人進行舍棄。
換句話說,在烏孫人之中風險最大的其實并不是年幼的孩子,因爲孩子代表着未來。
風險最大的真正就是那些老人,因爲老人往往代表着無法去捕獵獲得食物,但是偏偏又要繼續消耗食物。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遊牧民族的老人在年老之後下場是非常凄慘的,他們往往會被年輕的兒子得趕出家門,最後孤苦無依的餓死在草原之中。
在這樣的環境下,想要指望烏孫人的父子,能夠在困境之中同舟共濟,其實是相當艱難的事情。
這也就是爲什麽在曆史上2000年裏,草原帝國起起伏伏每每總是能夠對中原王朝造成威脅,但是隻要等到中原王朝回過神來,或者說是雙方僵持一段時間過後,草原帝國總是會自行瓦解的原因。
一個社會想要平穩的運行,最基礎的條件就是他需要由這個社會之中所有人公認的道德或者用法律來作爲底線,這樣才能夠維持運行下去。
但是這種條件偏偏在草原上是完全不具備的。
趙括收回了心思,對着面前有些惶恐的四王子點了點頭,笑着說道:“你做的還是很不錯的,針對你的行爲表示贊賞,真也會按照之前的承諾封你爲我們大漢國的偏将軍,至于你的部下,就全部都由那些追随你的烏孫人所組成吧。”
在聽到了翻譯過後四王子頓時大喜過望,又從懷中拿出了一個看上去相當古樸的,似乎是骨頭還是玉石所制成的奇怪令牌,放在了趙括的面子,然後叽裏呱啦的用烏孫人的語言說了幾句。
嗯,翻譯過來之後,就是說這個所謂的令牌呢是烏孫人的傳國之寶,相當于是一個傳國玉玺的地位,現在這位四王子把這個令牌交給了趙括,也等于是承認了趙括對所有烏孫人的統治權力。
到這裏,烏孫國也就正式滅亡了。
由于在這之前,北疆的大部分小國都已經被烏孫人給掃蕩過了一遍,所以這反而是方便了趙括。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烏孫國對于這些小國的原住民來說是侵略者,而趙括所帶來的大漢國兵馬消滅了烏孫國之後,反而被這些原住民視爲是消滅烏孫國的拯救者。
這樣一來的話,大漢國事實上就在這裏建立了一個比較好的統治基礎。
當然呢,要知道這些小國的原住民能他們其實也是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差不多,屬于那種不折不扣的騎牆派,想要讓這些家夥真心實意地被融化到大漢國之中,那還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
根據之前收集來的情報,趙括一共在北疆設立了8座軍鎮,分别位于東南西北4個方向,隻要掌控了這8座軍鎮,基本上來說,整個天山以北就能夠被牢牢的掌控在大漢國之中了。
整個事情對趙括而言也是出乎意料地順利,原本在趙括看來,單單是想要整合這西域之中的諸多小國就要費上一番功夫,卻沒想到烏孫人倒是幫了大忙。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來自于南方李牧的信使也終于趕到了。
在南方,李牧其實就沒有趙括這邊這麽輕松了。
這主要是因爲南方的就是塔裏木盆地,而這座盆地之中有着傳說中的塔克拉瑪幹沙漠。
在茫茫的沙漠之中,有着無數桀骜不馴的家夥,這些家夥時而從不知道哪個地方冒出來劫掠四方,有的時候他們成功了就建立起一個小國,如果被其他人打敗了,他們就又退回到沙漠之中,那些不知道什麽地方的據點裏去占山爲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牧一開始的攻城略地非常順利,但是很快的他又遭到了非常多的小股兵馬的騷擾。
好在李牧麾下全部都是騎兵,所以說論到騎兵之間的作戰倒也是完全不虛,隻不過這樣一來的話就要浪費上比以往要更多的時間了。
用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李牧恐怕已經無法按照預定的時間抵達和趙括約定的伊犁城了。
在看到了李牧的這種情況之後,趙括倒是也并不着急,而是直接就給了李牧批複——徐徐圖之。
對于趙括來說,這一次的征讨西域乃是大漢國朝着華夏領土之外發動的第1次征服戰争,所以這一次的征服戰争必須要打得漂漂亮亮,必須要給大漢國帶來足夠多的利益,這樣才能夠讓大漢國之中的衆多臣民們知道,原來征服是這麽一切能夠獲得巨大收獲的事情。
讓所有人都知道,對外征服能夠獲得巨大收獲的時候,這個國家必然就會變成一個極力主張對外擴張的國家。
更重要的是當一個國家能夠持續不斷對外擴張,能夠持續不斷的從外面收獲各種利益的時候,這個國家的統治階級們就很容易滿足,他們就不需要從底層的民衆中去收刮利益。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國家停止了擴張,那麽他們就沒有辦法從外部獲得更多的收益,這個時候的同志階級。
爲了滿足自己的胃口,隻能将目光轉向内部,從最底層的老百姓手中奪取更多的利益。
用一個現代很流行的詞語來形容,就是内卷。
當内卷到了一定境界的時候,最底層的老百姓們就在也無法承受這樣的剝削,于是他們就會揭竿而起,喊出那句十分熟悉的口号。
“王侯将相,甯有種乎!”
所以說這種對外擴張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能夠緩解内部矛盾的過程。
這就是爲什麽縱觀世界曆史,一個國家在對外擴張的時候,它的内部往往沒有出現什麽大的矛盾,可是一旦這種擴張遭到了挫敗,被迫停止的時候,内部的矛盾就很快開始浮現了。
趙括既然已經擴張到了西域,那麽他就要牢牢地掌控這裏,先把這裏給掌控住之後再以西域作爲跳闆,繼續進攻中亞。
不然的話就會像曆史上的漢王朝和唐王朝一樣,雖然一度能夠掌控西域,但是随着勢力的衰弱之後,又漸漸的喪失了對這裏的掌控。
在喪失了對策的掌控之後,由于這片地方的人們壓根就不屬于華夏文明的範圍,所以他們也不會再重新歸屬華夏,隻能等待下一個華夏王朝來到這裏,再一次的征服此地。
這也就是爲什麽曆史上的華夏曾經一度失去對西域的掌控權,好幾百年的原因,因爲這個地方它對華夏沒有其他地方那種文明的向心力。
趙括要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内建立起這種文明的向心力。
要怎麽建立呢?
其實辦法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完全廢除西域所有國家的語言和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大漢國的語言和文字。
語言和文字是一個文明最基礎的兩大表現,隻要能夠把這兩者牢牢的鑲嵌在西域所有民衆的腦海之中,那麽假以時日,這裏就會成爲華夏文明的一部分,這裏的人們就會自認爲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份子。
爲了做到這一點,趙括可以等,也等得起。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趙括就坐正在這座原先吳春國的都城之中,看着這座城池的原住民們将這座城池的城牆重新翻新,并且修建起了一座比之前的老城,要更加龐大好幾倍的新城。
趙括對此非常的滿意。
想要控制住西域,那麽就需要一座非常巨大的商業城池來作爲中轉站以及對西域的輻射中心點。
目前來說,趙括需要在天山以南和天山以北各建立一座這種中心點,天山以南的中心點暫時來說還是不太好選擇的,但是天山以北的中心點已經完全可以選定了,那就是眼下這座城池。
趙括也給這座城池定下了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西京。
京這個字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加上的,任何一座城池一旦加上了這個字就說明了它已經具備了成爲一個國家都城的一部分屬性。
趙括就是要把這裏作爲大漢國的一個陪都,要讓一部分高級官員将來專門駐紮在這裏,負責經營這片地方。
對于這個地方,将來會不會在勢力強大之後形成尾大不掉之勢,趙括倒是并不擔心,因爲西域這個地方的資源實在是太過貧瘠了,他的資源和人口是不足以支撐這個地方成爲一個非常強大的勢力去威脅到中原的。
除此之外,來自于中原的第1批官員也陸續的抵達了西京城。
這批官員當然不是在趙括擊敗了塞琉古人之後才出發的,如果是那樣的話,時間上是肯定來不及的。
事實上,趙括是在擊敗了月氏人之後,就已經讓人回到帝京城中,命令這群官員出發了。
當趙括抵達天山以北開始和塞琉古人以及烏孫人作戰的時候,這群官員已經抵達了武威,敦煌,酒泉等幾座河西走廊上新設立的城池。
而等到趙括擊敗了塞琉古人的一個月之後,這群官員也就穿越了茫茫大漠,來到了趙括的這座西京城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群官員之中,還有當朝副丞相龐煖的長孫龐正。
趙括在看到龐正的時候,也是有些意外,忍不住開口說道:“你可是你爺爺的寶貝,你爺爺怎麽舍得讓你跑到這萬裏之遙的西域來呢?”
龐正臉上露出了恭敬的表情,對着趙括說道:“不瞞陛下說,臣的爺爺認爲,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緊緊的跟随陛下的腳步,所以說我們龐氏一族當然是要第1個沖鋒在前,幫助陛下經營西域的。”
在聽到了龐正的這番話之後,趙括也是忍不住大笑了起來:“在很多年之前,朕剛剛和你爺爺見面的時候,你爺爺幾乎沒有浪費什麽時間就選擇了成爲朕的盟友,追随朕的腳步。
從那以後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幾年的時間,你爺爺已經老了,但是他的目光卻依然是如此的毒辣。”
對于趙括來說,他需要的就是像龐煖這種能夠在第一時間表示衷心支持趙括經營西域的臣子。
隻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快速的把西域給發展起來,也能夠更加快速的讓整個大漢國之中的所有人都知道,爲什麽趙括要萬裏迢迢的攻克西域爲什麽趙括也一定要把疆域擴展出去。
因爲有好處!由于之前的那麽多年之中,趙國和後來的大漢國都是一直在不斷地擴張的,所以這些大漢國的官員們對于接管一個新的地方,如何盡快的建立起新的統治秩序,可以說是駕輕就熟了。
有了這些熟練官員們的幫助,趙括的工作自然就變得輕松了不少。
又過了5天之後,趙括覺得一切基本上都已經是打理的差不多了,于是他就繼續下達了命令。
“明天開始集合主力部隊出發,我們繼續朝着西方前進。”
征服的西域确實是已經完成了趙括事先定好的目标,但是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目标并沒有完成,那就是在中亞先建立一個橋頭堡。
這個橋頭堡就是趙括和李牧事先約定好的那座,目前來說還并沒有建立起來的城池——伊犁城。
隻要翻越天山山脈西側的支系博羅科努山,就能夠抵達傳說中的伊犁河谷。
那是一片在西域和中亞都極爲罕見的富饒之地,也将是趙括這一次西征的終點。
第二天,趙括就率領着大漢國的兵馬浩浩蕩蕩的出發了,他非常的希望見識一下這一處美好地方的風光,并且爲自己的這一次西征畫上一個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