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軍營壘大門大開,在裨将王賀率領下,兩萬韓軍出營了。
這些都是張良變法後操練的新軍,訓練有素,步卒、弩兵、騎兵按照一定比例搭配。
函谷關城牆上,趙佗對孟通道:“我親自率軍出戰,函谷關交給将軍了!”
兩人相互作揖。
趙佗下得城牆,命令已集結好士卒的出擊。
函谷關大門再次打開,趙佗率領三萬秦兵,浩浩蕩蕩地出關了,向敵軍營壘方向而去。
函谷關前有弘農河,秦兵隻能逐一過橋。
光是過橋,就消耗了不少時間。
過橋後,兩萬秦軍再重新集結,組成攻擊陣型,向敵軍營寨而去。
——————
營壘南邊,杜真率領一萬士卒向東行進。
走出數裏後,發現有大量的韓軍在背後出現,看上去比秦兵人數更多。
杜真下令,全軍停止前進,組成防禦陣型,迎戰韓軍。
由王賀所率領的兩萬韓軍,組成攻擊陣型。
韓軍營壘東南邊平地上,韓、秦兩軍對壘起來。
王賀在觀察着對面的秦軍,秦軍最前面是弓弩兵,左右兩側是騎兵。即使韓軍訓練有素,人數又還多于秦軍,要以此擊敗這批秦軍,王賀仍然沒有把握,他要先靜觀其變,沒有立即下達攻擊命令。
隻要這批秦軍被拖住沒有繼續向韓地前進,就不急于一時發動進攻。
——————
營壘正面,由趙佗所率領的秦軍,氣勢洶洶地向敵軍營壘方向前進着。
這支秦軍中,最前面是車兵。
從函谷關出擊,考慮到有可能在平地列陣作戰,子嬰調撥給趙佗若幹車兵。
在春秋戰國時期,用于沖鋒陷陣的是戰車,戰車的地位,相當于近代的坦克。
一個國家軍力的強弱,戰車的多少,是重要衡量标準。
在周王朝鼎盛時期,有戰車三千乘。
因爲馬镫還沒出現,在秦末時期,車兵仍然有重要地位。
目前秦國車兵中,有戰車六百乘。
趙佗來函谷關,子嬰把三百乘戰車調撥給他。
這次出戰,趙佗把全部戰車都帶出來,每輛戰車都有四批馬牽引着。
除了車兵外,這三萬人中,還配備了五千弓弩兵,有踏弩和床弩,确保以強弓硬弩壓制敵人。
在這支部隊中,車兵在最前面,後面是弩兵,再後面是長矛兵,再後面是長铍兵、戟兵。
在左右兩翼,各有兩千騎兵。
趙佗所乘的戰車,作爲軍陣的指揮車,位于戟兵後面。
在戰車的左邊,有若幹個铎,如果趙佗下令退兵,則士兵敲铎,鳴金收兵。
在戰車右邊,有若幹戰鼓。如果趙佗下令進軍,鼓手則會擂鼓。
大軍步行向前,如果對面營壘還有敵軍出來,則攻擊此敵軍,若無敵軍出來,則和前面杜真率領的一萬兵,前後夾擊兩萬韓軍。
這是趙佗早就定好的策略,逼得韓軍不得不出戰,并且不能隻出一支兵,韓軍營壘還得再出兵,否則先出戰的兩萬韓軍岌岌可危。
至于齊軍,是否出戰還不好說,就算齊軍出戰,趙佗也絲毫不懼,正面對抗也不會吃虧。
目前,留守函谷關還有兩萬秦軍,如果齊軍敢于出戰,等打得僵持起來後,函谷關會再由桓斌率領一萬兵出來,視情況向齊軍或韓軍發起攻擊。
函谷關對面營壘,韓軍營壘在南,齊軍營壘在北。
齊軍主将呂澤,在瞭望台上觀察着前方動向,見秦軍如此強大的陣容,産生了畏戰、怯戰心理。
當初在臨淄出征前,作爲皇後的妹妹呂雉曾跟他說過,陛下會特别關照他,跟李左車打過招呼,分派給呂澤沒有任何危險的任務。
呂澤跟來到這裏,跟韓王信一起,佯裝攻打函谷關,牽制秦軍,這個差事的确是沒有任何危險。
在這段時間内,呂澤每天過得優哉遊哉的,隻等着西路軍勝利,然後進函谷關入關中。
跟随在呂澤旁邊的,是郭亭和馮無擇這兩名副将。
馮無擇說道:“呂将軍,我們是否派兵出戰?”
呂澤道:“不,我們守好營寨即可,韓将軍自會派兵出戰。”
郭亭道:“若韓軍需要援助,我們再出兵不遲。”
呂澤笑笑道:“正是如此。”
他本身缺乏膽略,見秦軍陣容如此鼎盛,有數百輛戰車,而已方卻沒有車兵,擔心出戰會吃虧,躲在營壘中最爲穩妥。
如果真要出戰,也要等到韓軍出戰後,等到雙方交戰一段時間有所消耗了,他才會派兵出戰撿便宜。
在反秦作戰中,呂澤跟随劉邦立下一些戰功,這并不是他能力強,而是呂家和劉邦結爲姻親,呂澤作爲關系戶,劉邦特别照顧,調撥了一些有能力的武将歸呂澤指揮,部将立下戰功,主将自然有功。
除了郭亭和馮無擇外,丁複和蟲達這兩名有些能力的武将,亦曾經有一段時間歸呂澤指揮。
此時的呂澤,還想到了西邊的戰事,他覺得,聯軍西路軍恐怕已經敗了,要不然函谷關秦軍何以敢于出戰。
想到這一層,呂澤更加畏懼起來。
韓軍營壘,韓王信同樣站在瞭望塔,目睹陣容鼎盛的秦軍,又再望向營寨後方的秦軍和兩萬韓軍。
如果不出戰,若前方秦軍攻擊王賀部,則王賀十分危險。
在這裏的齊軍、韓軍,原本是爲佯攻函谷關牽制秦軍,并不是爲了列陣作戰,并沒有配備車兵。
韓軍沒有車兵,出戰會吃虧,但形勢所迫,不出戰也不行了。
秦軍主動出戰,韓王信也想到了,由李左車統率的西路軍,或許是兇多吉少,秦軍才敢于這樣正面作戰。
無論友軍勝敗如何,背後是韓國國土,秦軍既然已經來了,韓王信沒得選擇,隻能全力迎戰。
韓軍和齊軍主将有這個想法,許多官兵同樣有這個想法。
秦軍主動出戰,更是佐證西邊糧道被斷、西路軍戰敗,官兵們備受打擊,士氣受到影響。
韓王信命令,讓三千士卒留守營寨,其餘跟随他一同出戰。
韓軍營壘,韓兵傾巢而出,共有三萬餘人。
看着韓軍出戰,趙佗露出笑容。
今天,他要在正面交鋒中打敗敵軍。
大秦的軍隊,不僅能巧妙地打勝仗,還能在硬碰硬的作戰中力壓對手。
弘農河以東到營壘之間,有一塊大平地。
韓軍三萬兩千人擺下陣型,雙方對壘起來。
這批韓軍沒有車兵,最前方是三千弓弩兵,擺出防禦陣型。
在弓弩兵當中,同樣有踏弩、床弩。
這時期的作戰方陣,可大可小,使用得最爲普遍的,是由都尉率領的五千人方陣。
人數達到三萬的,屬于大型方陣。
這片平底足夠大,能容納雙方的大型方陣。
趙佗要進行大方陣決戰較量。
站在戰車上的韓王信,望着前方的秦軍,這是令人恐懼的軍隊。
“将軍,秦軍戰車有三百乘!”
韓王信專門有命人數秦軍戰車數量。
三百乘戰車,若配合得當,能夠發揮很大沖擊力。
在西周和春秋時期,車兵地位最爲突出。
進入戰國時期後,随着弩的改進,使步兵得以有效地遏止密集整齊的車陣進攻。即使如此,車兵仍然有重要地位。
要到馬镫出現後,騎兵轉變爲沖擊力量,車兵才會退出曆史舞台。
秦軍有戰車三百乘,并不會導緻韓王信信心全無,因爲他有三千弓弩兵,能有效壓制沖鋒的戰車。
但是,他隐約望見了車兵後,似乎有很多大弩,這是床弩。
秦軍強弓硬弩,不知帶來的床弩有多少,射程是否比以前更遠。
望着前方的韓軍,趙佗發出冷笑,好戲要上演了,讓韓軍嘗嘗秦軍新式武器的滋味。
他大聲道:“床弩準備!”
随即有士兵向前方的弩兵傳達命令。
在車兵後面的弩兵,推着一輛輛的弩車,來到車兵前面,在離對面韓軍還有一百五十丈距離時停下。
另外還有士兵,擡着大箱子放在弩車後面,箱子裏裝的是特制箭支,比普通箭支大得多。
這時期的床弩,并沒有弩車,而是需要士兵擡到射擊地點。
而秦軍床弩卻有四個輪子,對面的韓軍首次見識。
韓王信有不好的預感,這次三國聯軍主動攻秦,秦軍先後使用震天雷、連弩,讓聯軍吃盡苦頭。
而這種帶着輪子的床弩,居然是在約一百五十丈的距離停下,難道能射那麽遠?
想到這一層,韓王信驚駭起來。
韓軍同樣有由絞盤上弦的床弩,但射程隻有一百二十丈,并且隻有三十架,在以往攻城時,就有使用這種床弩。
不僅僅是韓王信,戰陣中的其他韓軍,以及在營壘中望着前方情況的齊軍,無不驚駭了。
對面的秦兵絞着絞盤拉着弦,将箭支放在箭槽。
要是秦軍床弩能射得這麽遠,那實在太可怕了。
“防禦!”
在韓王信命令下,大批盾牌兵上前,将盾牌舉起,要保護後面的弓弩兵。
趙佗發出攻擊的命令。
“嗖嗖嗖……”
三百架床弩,三百支箭矢劃破長空,向遠處飛去。
“噹噹噹……”
許多箭支射在盾牌上被彈開。
有部分箭支越過盾牌,射中後面的韓兵。
天啦!秦軍床弩真的能射這麽遠。
床弩雖然射程遠,但精度不佳,隻有密集射擊才能發揮效果,韓軍有盾牌保護,一輪三百支箭射出,隻有五人被射中。
即便如此,給予敵軍極大的震懾力。
秦兵從容地重新絞動絞盤,做着射擊的準備動作。
敵軍沒有射程這麽遠的武器,隻能眼巴巴地看着,隻能被動挨打卻無法還擊。
“後退三十丈!”
韓王信下達命令。
能夠做到令行禁止的韓軍,全體後退三十丈,迅速有序地後退,并未出現混亂。
但是,韓軍後退三十丈,秦軍跟着前進三十丈。
“嗖嗖嗖……”
床弩第二輪射擊,又造成數名韓軍傷亡。
每次雖然殺敵不多,但這是沒有風險的純粹殺敵,敵軍無法還擊,秦兵們覺得爽歪歪了。
在兩年多前,子嬰不僅讓兵工廠制作連弩,同樣對現有床弩進行改善。
子嬰憑借對曆史上床弩的認識,給出相應技術原理,讓朱駿、常駱把新式連弩研制出來。
這種連弩,射程可達一百六十丈(三百七十米)。
這時期的秦軍弩兵,踏弩射程約九十丈(約兩百米),大連弩射程五十二丈(一百二十米)。
戰鼓聲響起,趙佗下達進攻的命令。
戰車繞過床弩前進着,步卒跟在戰車後面,配備踏弩的弩兵又再跟随步卒後面。
床弩屬于仰射,前面有士兵并不影響射擊。
床弩仍然在連續射箭,壓制敵軍,給予進攻部隊掩護。
當戰車前進至離敵軍九十丈時,開始發起沖鋒,戰車後的步卒跟着沖上去。
後面手持踏弩的弩兵則是補上這位置,向敵軍射箭。
當離敵軍較遠時,射箭一般是仰射,以密集的箭雨對敵軍進行概率性射擊。
當敵人離得比較近時,才會是瞄準敵人直射。
沖鋒中的車兵,每輛戰車有三人,一人爲馭手負責駕車,一人爲弓箭兵,另外一人手持長戟。
每輛車後面,都有三十名步卒,步卒手持铍、戟。
“快,射箭!”
韓軍同樣有大量的踏弩,射箭還擊,試圖阻止車兵前進。
雙方的踏弩兵,皆是采取三段擊射擊,确保射擊不間斷。
不過,秦軍踏弩略多于韓軍,加上有床弩,壓制着韓軍弩兵,雙方各有人中箭。
沖在最前面的戰車,有數輛車戰馬被射中,有些馬匹忍痛繼續奔跑,有些馬匹則倒下了。
在快速前進時,突然有馬匹倒下,導緻三輛戰車翻覆。
其餘戰車繼續沖鋒着。
數十丈距離,如果沒有阻擋,車兵很快能沖近。
在秦弩兵壓制下,韓弩兵雖然能造成車兵不小的傷亡,但無法完全阻擋車兵前進。
車兵越來越近了,韓軍盾牌兵撤走,弩兵由原本仰射改爲直射。
失去盾牌保護的弩兵,更多人中箭。
韓弩兵近距離射擊,同樣更多的車兵或馬匹中箭。
在戰車上的秦軍弓箭兵,全部都射箭了。
秦車兵在敵弩兵全力射擊下,已損失上百乘戰車。
然而,車兵已沖到了韓軍面前。
韓軍弩兵迅速後撤,與此同時,大批長矛兵補上,要用長矛阻擋奔跑中的戰馬。
關鍵性時刻到了,能否有一定數量的車兵沖入陣中,沖亂韓軍陣型,成爲勝負的關鍵。
後方的趙佗和部下們、更遠處函谷關城牆上的秦兵們,都在目不轉睛看着前方的戰鬥,他們充滿了信心。
在韓軍方陣靠後位置的韓王信,還有背後營壘中的官兵們,則是捏了一把汗,情況不妙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