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說道:“大王,臣對所有兵書皆熟讀于心,祖父在世時,時常與臣秉燭夜談,盼着臣和弟弟再爲大秦效力。”
子嬰點點頭,重新坐下,繼續跟兄弟倆交談,深入了解兩人的才能。
通過了解,王元不僅對兵法熟讀于心,還指出該如何活學活用,讓子嬰大開眼界。
論到軍事能力,他在前世看過許多曆史類網文、曆史正劇、曆史紀錄片,再加上原本原本那個子嬰的記憶,對于古代軍事隻是略懂。這次來到王家,子嬰從從王元身上懂得了更多古代軍事理論知識。
眼前的王元,在軍事理論層面達到了優秀級别,至于實際能力如何,還得要看實踐當中的表現。
至于王威,能力上跟王元有一定的差距。
臣子願意講,君主願意聽,君臣之間深入交流,相談甚歡。
正在談論間,随行内侍走了進來。
“大王,已到亥時四刻!”
不知不覺間,已經很晚了。
子嬰站起,正色道:“王元,寡人封你爲骠姚校尉,秩俸比二千石,明日随寡人一同趕往武關。”
兄弟倆站起,王元恭敬作揖道:“謝我王!”
在秦國,軍功和爵位,若是父親有功名,是可以由長子或指定繼承人繼承,但必須降低若幹級别,其他兒子則要再降低更多級别。
王離襲封武成侯,拜上将軍,讓其長子王元一開始便擔任中級軍官,從規矩上并無不妥。
子嬰再看向王威,說道:“王威,寡人封你爲軍候,劃歸你兄長管轄。”
王威恭敬作揖道:“謝我王!”
明天早上還得率軍出征,子嬰不再多做逗留,走出書房要回去了。
王夫人、王思、王氏兄弟跟随着走到大門,送别秦王。
秦王走後,王家大門關上,一臉憂色的王夫人,對兩個兒子道:“元兒、威兒,你們從軍,爲母不該阻止你們,不求你們一定能立功,隻求平安歸來。”
這一年多來,秦軍接連失敗,男丁死得實在太多了,她無法完全放心。
王思道:“母親,我很看好哥哥和弟弟,他們定能立功又平安歸來。”
九月二十二日,辰時。
風雪過後的關中,天氣放晴,陽光照射着大地,給秦地百姓帶來絲絲暖意。
鹹陽城南門,鹹陽守軍中,一萬三千人集合在這,文武官員前來爲君主送行。
秦朝時期,駐紮在鹹陽的軍隊,分别是衛尉軍、中尉軍、都尉軍。
衛尉軍是負責宮廷的近衛精銳,人數一萬;
中尉軍負責守衛鹹陽城内,兵力兩萬人;
都尉軍負責鹹陽外圍地區安全,常備兵力五萬至十萬。
在章邯出征時,大部分都尉軍、一半中尉軍調撥其指揮,導緻現在鹹陽隻有三萬兵力,衛尉、中尉、都尉各一萬。
子嬰要火速趕往武關,決定隻帶騎兵,把鹹陽的三千騎兵全部召集起來。
鹹陽宮内,子嬰換上戎裝,出來宮門,程開、周允、王元、王威已在此等候。
這裏有一匹駿馬,是秦王的坐騎。
此馬遍體黃毛,長得高大結實,名爲黃骠馬。
在這時期,還沒有發明馬镫,馬鞍是用皮革制成,中間有一層填充物的軟墊馬鞍,周邊用很細的皮線縫制好,這種鞍墊不用時可以折疊起來,用時把它展開放在馬背的兩側。
這種馬鞍并非後來的高橋馬鞍,而是采取“低鞍”式,
幸好子嬰有這個身體原主人的記憶,要不然連騎馬都不會。
子嬰站在黃骠馬左側,雙手支撐在馬背上,用力一躍,右腿一跨,穩穩坐在馬背上,右手抓住缰繩,雙腿夾緊馬身。
“出發!”
在衛尉兵士拱衛下,秦王隊伍向南門方向前行。
不多時,子嬰來到鹹陽南門,将士和官員們已等候多時了。
子嬰看着那萬餘兵士們,弓弩兵、車兵、步兵、騎兵皆備。
其中,騎兵士卒頭戴圓形小帽,身穿交領右衽,雙襟交掩于胸前的上衣,左壓右,左側的襟邊垂直于胸的右側,衣長齊膝,袖長達于手腕,窄袖口,腰束革帶,領、襟、袖口都鑲着彩色緣邊,士兵下穿緊口連裆長褲,足登短靴,總體來說,衣着跟胡服比較接近。
要說跟胡服區别,胡服沒有配甲衣,騎兵們則是甲衣與衣服糅和在一起。
甲衣保護身體,士兵們肩無披膊裝束,手無護甲遮掩,既保留了行動靈活,又具備了安全性能。
每個騎兵側邊,都還有一匹無人乘坐的戰馬,馬背上馱負着少量的物資用具。
一名騎兵兩匹馬,是标準的配置。
由于這段時代還沒有馬镫,騎兵必須雙腿加緊馬身,無法借力,要時刻保持身體平衡,難以再有餘力手持冷兵器近距離作戰。
所以,這時候的騎兵,并不像馬镫出現後那麽強大的戰鬥力、沖擊力,隻能作爲步兵的輔助,難以對步兵發動沖鋒,在沒有馬镫情況下,要是騎兵手持近戰兵器跟步兵作戰,并無明顯優勢。
最大優勢在于機動性,可襲擾敵軍,可遠距離射箭,可配合步兵協同作戰。
這時期秦國騎兵,是以弓騎兵爲主。
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軍騎射在諸國中最強,秦軍在這方面并不遜色多少。
秦軍騎兵們,左邊腰間插着銅劍,右邊腰上挂着弓,後背挂着箭囊,箭囊裏裝滿了箭支。
騎兵中爲首之人,年約三旬,體型魁梧,雙目炯炯有神。
他策馬向前幾步,拱手道:“臣駱甲,率騎兵恭候我王!”
駱甲聲音宏亮,神态恭敬。
子嬰在登基即位當天,就專門抽時間,大體上翻閱過秦國主要軍官檔案,駱甲和李必皆屬于騎兵,都是都尉級别。
在原本曆史上,兩人在秦亡後歸順劉邦,劉邦組建騎兵時,灌嬰爲主将,駱甲李必爲左右校尉,輔佐灌嬰。
子嬰面向士卒和官員們,朗聲說道:“大秦危難,然我大秦君臣一心、将士一心,大秦定不會亡。今日,寡人親率将士們出征,共禦外敵。大秦必勝!”
“大秦必勝!大秦必勝!”
士兵和大臣們高呼口号,聲音響徹千裏。
在幾天前,外有作戰慘敗、内有趙高弄權,秦軍軍心不穩,士氣低迷。
從前天開始,子嬰用雷霆手段鏟除趙高,封賞作戰立功之士,激勵軍心、民心,軍心迅速凝聚起來。
目前鹹陽的秦軍們,鬥志昂揚,軍心振奮。
口号呼喊過之後,現場重歸寂靜。
子嬰下馬,走到以尉缭爲首的臣子們面前。
“寡人出征後,有勞諸位愛卿了!”
子嬰說罷,向臣子們作揖。
衆臣們躬身作揖回應。
随後,子嬰重新上馬,向騎兵們大聲道:“出發!”
子嬰、程開、駱甲、王元、王威,以及三千騎兵們,向西北方向而去。
尉缭和衆官員,目送秦王隊伍離開視線範圍,才解散回城。
武關位于鹹陽東南方向,距離約五百裏,騎兵火速出發,估計需兩天時間。
馬镫,在騎兵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在沒有馬镫的時代,人坐在馬背上,雙腿必須夾着馬身,沒有馬镫來借力和穩住身體,影響戰鬥力發揮。
在出發後不久,子嬰雙腿就有疲憊之感,騎馬還真是苦差事。他隻能堅持着,爲了挽救原本失敗死亡的命運,就算再苦再累,他都有精神力量支撐着,跟死亡相比,這點累算得了什麽。
他不是沒有想過把馬镫制造出來,若沒有鐵馬镫,暫時可以用布料來替代,做成布馬镫。
不過,子嬰不打算現在就把馬镫發明出來。
對于這方面,他有自身想法,必須在重要的、具有決定性戰役中,讓騎兵突然間裝備布馬镫,發揮出比原有騎兵更大的戰鬥力,出其不意,從而一舉打敗敵軍,獲得決定性勝利。
馬镫并沒有什麽技術含量,在于人的想象力,一旦将馬镫發明出來,被敵人得知後,必定會全面裝備騎兵。
這可是子嬰的殺手锏之一,隻能用一次。
子嬰和騎兵們,以中速前進,根據速度來推斷,時速在十五至二十公裏之間,每奔跑近一個小時停下,人和馬略作歇息,再換乘另外一匹馬繼續前進。
按照這樣來推算,一天大約能走三百裏,兩天時間趕到武關問題不大。
未時時分,太陽高照,隊伍約莫走了一百五十裏。
前方,一座宏偉的大營展現在眼前,這是藍田大營。
藍田大營,類似于秦軍大本營,是秦國東南方的屏障,是秦軍精銳主力駐紮地。
一年多前,章邯率軍兵出函谷關,藍田大營駐軍大部分被抽調,如今隻剩下一萬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