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題,這樣就舒服了很多。”魏從義在馬上揮舞着一把火铳模樣的物件,無奈的應道。
“好,騎铳長度在三尺至三尺四寸爲最佳,絕對不能超過三尺五!”張順不由寫寫畫畫道。
随即他猶豫了一下,又寫下理由道:“如果過長,一則不利于攜帶,二則不利于裝填,三則不利于清理铳膛。”
“你還有什麽要補充的沒有?”
“那個……那個最好仿造系在長槍上的繩索,也給騎铳配備铳帶,便于攜帶。”魏從義把玩着手中由鐵匠和木匠制作的“全比例模型”,不由提議道。
這時代騎兵使用長槍,大多數喜歡在槍杆後半段系上繩索,和張順前世所見阿玉錫持矛蕩寇圖裏面那般,以便于攜帶長槍之用。
魏從義設想的鳥铳騎兵其實并不是隻用鳥铳當武器,還配備有弓箭、長矛。
若是不用鳥铳的時候,應該考慮它的攜帶問題。
“好,這個想法很好!”張順點了點頭,低頭補充道,“根據試用者建議,增加铳帶一條,便于騎铳攜帶。”
“對了,對騎铳重量有什麽想法嗎?”
“那個五六斤重,最爲便宜,若是不能,越輕越妙!”魏從義連忙建議道。
“盡量吧,不過你不能指望它威力巨大,還和三錢鳥铳一般輕重。”張順思索了一下,不由搖了搖頭應道。“那魯密铳尚且重七八斤,新式騎铳預計也不會太輕!”
思索了一會兒,張順不由扭頭對鐵匠道:“這樣吧,你們先給我打造一根一兩的铳管,無需鑽膛,全作試驗之用。”
“一兩铳管?”鐵匠聞言頓時吓了一跳,不由驚道,“如此打的铳管如何使得?”
“往日都是三錢鳥铳,依照我的意思,打造個四五錢也夠用了。”
“若是大了,又肥又不中使……”
“就打一兩的!”張順不由皺了皺眉頭道,“以兩尺長短爲度!”
“好吧!”鐵匠見這厮是個不聽勸的,不由皺了皺眉頭,選取了燒紅的鐵塊,叮叮當當的敲打了起來。
等待的時間是無聊的,不過張順也沒有讓陳長梃和魏從義二人太過無聊。
張順又借機問道:“除了鳥铳以外,不知弓箭、長槍如何選擇?”
“弓箭這塊我頗爲精熟!”陳長梃聞言不由笑道,“既然有火铳可以破甲,那麽弓箭這塊就可以放寬一些。”
“俗話說:軟弓長箭,我覺得選擇軟弓即可,适當配備一些梅針箭,用于對付鎖子甲即可。”
所謂“梅針箭”是一類細長箭镞箭支的統稱,可以刺入鎖子甲縫隙,對以此類铠甲爲主的遊牧部落有一定威脅。
“對,應該配備軟弓!”魏從義也點了點頭道,“若是對手無甲,可以施展連珠箭,殺人如麻!”
對所謂“連珠箭”,張順也有所了解。
陳長梃成名絕技的“鳳奪巢”就是典型的連珠箭。
若是仔細分辨,他那“鳳奪巢”其實分爲三箭和九箭之别。
三箭射法乃是後手一次捉三支箭,極速射出。
而九箭射法則是用持弓手捉了九箭,和弓一起持了,後手遂取遂射,勢如閃電。
若是戰場之上,遇到防護較差的對手,他就會化身爲無情的“收割機”,瞬間收取八九人性命,端的可怕。
“成,那弓箭便以常用戰弓爲标準,稍降一等,如法配備!”張順點了點頭。
在騎射方面,他們兩人都是專業之人,張順一個還不能雙手離缰之人,就不要指點什麽了。
“至于長槍,我們商定準備選用一丈三尺七寸的骁騎長槍!”陳長梃和魏從義異口同聲道。
“這骁騎長槍乃國初之制,後人學藝不精,往往剪短其槍杆。”
“比如現在騎兵常用的線槍,長不過九尺,柄粗一寸,重不過三斤,與腰刀對戰,勝負不過在五五之間,斷不可取。”
“再比如虜寇常用鈎鐮槍,亦不過九尺長短,亦不足法。”
“彼輩武藝不精,難使用長槍之徒,皆不足法。舜王若想建立骁騎,當精挑細選才是。”
“好,你們倆馬上功夫了得,這事兒就交給你們了,”張順思索了一下,見提不出什麽好的建議來,幹脆放手給他們施爲便是。
“秦王殿下,火铳造好了,隻是未曾鑽膛,恐不中用。”過了半晌,那鐵匠橫持一铳,戰戰兢兢獻上來道。
張順接過來一看,火铳的铳機結構采用的乃是魯密铳樣式,頗合他心意。
“先試試長短如何!”他伸手抛給魏從義道。
魏從義伸手接過了新式騎铳,那铳管猶有餘溫。
随即他便在馬上做了設計、裝填和攜帶等動作,又來回奔馳了半晌。
魏從義這才驚喜的返回道:“好火铳,重不過五六斤,竟然真個與鳥铳相差無幾。”
原來這火铳的主要重量全在铳管,往常鳥铳铳管長三尺以上,而魯密铳更是達到驚人是四尺五寸。
而張順所制新式鳥铳铳管不過兩尺,這重量就出乎意料的降了下來。
“好,那先試射一下!”張順原本讓鐵匠打造一兩铳管,本來是作爲試驗之用。
他萬萬沒想到這尺寸、重量剛剛合手,不由産生了幹脆制造發射一兩鉛彈騎铳的想法。
這騎铳铳管雖然尚未鑽光,無法實戰,但是用來測試除了射擊精度以外的數據,也完全夠用了。
“得令!”魏從義聞言一笑,便取了一兩火藥倒入了铳膛,又取了三顆三錢鉛彈放了進去,送了紙團,這才翻身上馬。
不多時,他以肩膀抵铳,空放了一次,隻覺得肩膀好像被人猛推了一下,然後一切都恢複了正常。
魏從義皺了皺眉頭,又取了重新裝填了一次,這一回放入了四顆三錢鉛彈,又放铳一次。
不多時,他便打馬回來道:“舜王真是天資卓絕,怠有天授!”
“此铳果然是精妙絕倫,若是放藥一兩,鉛彈一兩,當可無虞。”
“若是遇到無甲之徒,還可以裝填十多個一錢鉛彈,無能禦者。”
原來張順所設計這騎铳,能發射一兩鉛彈的槍管内徑爲五分八厘,大概相當于後世12号霰彈槍的口徑。
而剛好明代一兩鉛彈合後世37.3g,略微小于12号獨頭彈37.8g的重量。
在後世,這也就是屬于打獵的玩意兒,然而在這個時代,它卻是騎戰的大殺器。
而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西歐,亦有不少國家騎兵也裝備了類似的武器,喚作“卡賓槍”。
隻不過這些卡賓槍多是精巧的簧輪燧石發火,工藝要更複雜一些,對騎術要求要稍低一些。
但是由于陝西地處邊地,精于騎射者不知凡幾,這小小的技術差距,用個人武藝完全足以彌補了過來。
“不用給我唱贊歌,有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沒有,你趕快提出來,盡快改進。”張順根本不吃他這一套,又冷靜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