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道張順不想坐這三十六營盟主之位不成?他做夢也想,奈何大夥根本不認,他也隻好順水推舟,連忙勸阻了二當家“紫金梁”這種頭腦發熱的行爲。
好在張順自己深知,即使目前讓他自己做了這三十六營盟主之位,也沒啥用。一、指揮不動三十六營頭領,二、自己還真沒辦法帶領這三十六營義軍走出一條路來,三呢,不受其利反受其禍,名聲與實力不匹配,正好被官兵借頭顱一用,升官發财。古人所說的“務虛名而除實禍”,說的就是這件事兒啊。于是張順堅決不接受盟主之位。
然而卻是有幾個人比張順自己還要熱心此事。他們便是韓廷憲、“亂世王”、“破甲錐”,他們死抓住“老回回”死亡之事不放,一度弄得“紫金梁”十分尴尬。
那務虛道人眼觀鼻鼻觀心老半天,見“紫金梁”實在是是黔驢技窮了,才靠近跟前低聲對他說道:“宜發誓以證清白!”
那“紫金梁”聞言不由眼睛一亮,連忙高聲說道:“衆位弟兄,我這盟主之位讓也不是,不讓也不是。我讓出去大家都不允許,我不讓呢,也有兄弟不太滿意,我亦左右爲難。更兼被人逼迫,我一時間也無法自辯,一證清白。”
“不管諸位兄弟信也不信,我“紫金梁”情願對天發誓:三十六營統領之一‘老回回’之死,與我沒有半點關系,若有虛言,定讓我死于亂箭之下!”
張順一聽,不由暗地裏吐槽道:這話我卻熟悉,當初發此毒誓之人死的老凄慘啦!
話說由于古人對發毒誓這種行爲特别慎重,既然二當家“紫金梁”已經當場發下毒誓,其他支持“紫金梁”之人自是深信不疑。支持者正好有了這個借口,導緻不信任他的韓廷憲和“亂世王”自然也不能逼迫過甚。
生怕被大家認爲他們二人故意找茬,這樣容易惹了衆怒,“亂世王”“破甲錐”也隻好暫時作罷。而那“闖将”見事情不妙,便不再做聲,“紫金梁”才算穩固了地位。
雙方鬧得臉紅脖子粗,距離撕破臉也就一步之遙了。張順見大家好容易壓制住“亂世王”和“破甲錐”的氣焰,連忙站起來做個和事佬,說道:“諸位兄弟,做人做事,理當對事兒不對人。如今誤會解除,大家說開了,反倒沒了芥蒂。”
“既然如此,我提議大家議一議正事,請二當家安排一下下一步行動爲妙。前番二當家用兵如神,先是指揮着我破了宣大總督張宗衡,大夥又趁機襲了遼州城,以小弟愚見,二當家當爲首功!”
“如今,我們已經占據了遼州城,下一步應當如何行動,還請二當家及諸位兄弟一起議一議!”
這時候大家才反應過來,今天升帳,卻是有正事兒要做,結果被“闖将”、“亂世王”等人一頓攪合,反倒誤了正事兒。
那韓廷憲、“亂世王”和“破甲錐”有些拂袖而去,可是見大夥不在提及剛才之事,也隻好假意贊同張順的提議,應和道:“對對對!‘擎天柱’小兄弟說的很對。這番卻是我等誤會了二當家,我們給二當家配個不是!”
言畢,三人共同舉起酒杯,向二當家賠罪。那二當家雖然也恨不得當場打死這三人,也隻得保持着禮貌,喝了他們的賠罪酒,表示既往不咎,大家還是好兄弟。
幾個人冰釋前嫌以後,相視而笑。再然後,二當家“紫金梁”才坐在高位之上,說道:“諸位兄弟,大夥齊心協力,千裏相會,輕松破了這遼州城。”
“這遼州群山環繞,地形險峻。我們據此,西可以威脅太原,席卷山西;東可以進入直隸,威脅京師,此乃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此地狹小,不足以養育我等近十萬大軍。依我之見,我等應當先分兵四定,占據周圍州縣,以拱衛遼州。再以大軍一路西出,攻克太原城,一路大軍東出,騷擾直隸,威脅京畿。不知大夥意下如何?”
大家聽了,頓時士氣高漲,“八大王”聞言笑道:“那太原富庶,更勝遼州十倍,若是取之,大夥這輩子也能開一開眼界了。隻有京師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也不知我等可有福消受?”
“闖将”素來寡言,隻是心想自己營地靠近太行山以東,此番行動,也不知對自己有利有害。因爲剛剛又有些得罪了二當家“紫金梁”,他隻得勉強回答道:“一切皆聽從二當家的吩咐!”
而那“掃地王”、“邢紅狼”等人更爲猖狂,紛紛叫嚣道:“皇帝老兒殺得我們好苦,以我等之見,不如大軍東進,直接攪亂了直隸之地。再然後我們突然揮兵北上,攻破京師,砍了皇帝老兒,大家一人分一個娘娘玩玩才是正理!”
張順聞言哭笑不得,接話道:“官兵勢大,義軍勢弱。既然我等已經占此先機,理當揮軍西進,疾取太原爲上策。到時候山西震恐,必引來大軍圍剿,我們再棄太原,伺機而動。或南下汾州,或東入直隸,主動權在我,緻人而不制于人!”
“紫金梁”聞言也不由眼前一亮,贊道:“‘擎天柱’好計策,若是以此行事,定當打官兵一個戳手不及!”
隻是這話卻是惹了“掃地王”、“邢紅狼”不高興,甚至“亂世王”、“破甲錐”因爲之前張順站在“紫金梁”一邊,心懷不滿,紛紛反對張順之策。
他們聲稱:“太原城池堅固,兼是宗藩重地,必有重兵把守。若是一時間攻克不下,援軍四集,我等豈不是自蹈死地?”
張順頭次謀劃戰役,隻是紙上談兵,見大家紛紛反對,也不由産生了幾分心虛,便不再堅持己見。他便笑道:“我隻是提個建議,成與不成,一看大夥意見,二看二當家決斷!”
隻是張順卻不知,此事宣大總督張宗衡在澤潞未回,山西巡撫許鼎臣在臨縣死磕義軍“豹五”,當此之時,太原空虛,戰機稍縱即逝。若是大家聽了張順的計策,不知又能把山西等地怎麽攪合一個天翻地覆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