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省首府火鳳城的火車站這裏,伴随着一陣陣的汽笛聲,一列列滿載着大明軍人的火車緩緩停下。
很快,伴随着一陣陣整齊的踏步聲,一隊隊的明軍身穿整齊統一的軍裝、軍靴,帶着軍帽,迅速的離開火車站。
同時一同運輸過來的, 還有大量的軍火武器,新式的線膛後裝單步槍,新式的密雲大炮以及各種各樣的軍需物資。
在最後竟然還有一列列奔馳汽車廠生産出來的大卡車,這種卡車使用的是多缸柴油發動機,馬力充足,用來運輸軍需或者軍隊都是最好不過的了。
一輛又一輛大卡車通過火車運輸到這裏,上面裝滿了各種各樣的軍需物資,抵達車站之後, 迅速一排、一排的開走,足足有幾百輛之多。
除了大卡車之外,也還有一輛輛奔馳小汽車開了出來,這些小汽車上面全部刷上了大明軍隊的标志和旗幟,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軍車。
“終于抵達了西北省了!”
一列車廂處,大明太子朱厚照身穿軍裝,腳穿軍靴,頭戴軍帽,整個人看起來絲毫沒有了以往的那種懶散之氣,眼神之中都散發着精光,猶如鷹眼一般銳利。
他等這一天可是等了很多年了。
從小的夢想就是學霍去病封狼居胥,隻是以前年紀小,弘治皇帝又隻有他一個兒子,根本就不會讓他去上戰場。
盡管他在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學習過,也是在軍隊之中待過,更是悄悄的跑去戰争上參加過遼東對女真部族的戰役。
但他一直都沒有獲得真正的機會來一展自己在軍事上的才能,親自指揮一場戰鬥。
這一次, 弘治皇帝如他所願了,任命太子朱厚照爲西征大元帥、澳國公楊雲爲副帥、霍雲、霍英爲先鋒大将, 率領三十萬大軍掃蕩喀山汗國、伊爾汗國、莫斯科公國、克裏米亞汗國、波瀾立陶宛公國,對大明擴張疆土,将東歐這片肥沃的土地納入大明的版圖。
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朱厚照整個人都有點傻眼了,都懷疑自己的便宜皇帝老子是不是有點老糊塗了,竟然會破天荒的讓自己來統帥大軍西征。
要知道以前可是求爺爺告奶奶都沒能讓弘治皇帝同意自己随大明出征的,現在竟然主動讓自己去擔任西征大元帥了。
當然,這也是時過境遷,時移世易。
以前是弘治皇帝就朱厚照這一個兒子,又沒有孫子,朱厚照又還小,當然不能讓他去上戰場,更何況,以前大家其實心裏面也是沒有底氣,這大明的軍隊到底行不行,要是一敗塗地的話,那就要動搖國本了。
現在就不一樣了,朱厚照給弘治皇帝生了将近一百個孫子,大的都已經會打醬油了, 再加上朱厚照也長大了, 已經成年了,人也更成熟多了,穩住多了。
大明軍隊和以前也不可同日而已,已經可以無敵于天下了。
以大明軍隊現在的武器裝備和作戰素養,完全就可以輕松掃蕩任何一個國家,太子率軍作戰,危險性很小。
再者弘治皇帝的年紀也是已經越來越大了,過幾年就要五十了,自古皇帝能夠活到的五十都不算多,盡管現在身體還行,但一到五十的話,也是該爲太子朱厚照鋪路了。
大明現在的繁榮富強,但也有大明自身的問題,大明的軍隊是天子所直接管轄,也是向天子效忠的,甚至于連軍費開支都是天子的内帑來支出。
所以爲了鞏固大明天子對軍隊的控制和領導,增強影響力,将繼承人放到軍隊之中磨砺、磨砺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必要的時間内,讓太子在軍隊之中帶一段時間,和軍中的高級将領熟悉一番,也是有利于增加對軍隊的控制和影響。
太子擔任西征大元帥,統領大明的這些将領西征,也是籠絡人心的一個好機會,可以讓太子獲得更多的支持。
如果是在其它朝代,可能皇帝是會很反感太子提前和軍隊接觸,掌握軍權或者是和朝中大臣、軍中大臣有所往來,怕的就是太子權勢做大之後架空皇帝。
但是明朝就不一樣了!
整個明朝從第一個太子朱标開始,總共十五個太子,基本上全部都是能夠平穩的繼位,朱标是自己英年早逝,不然他也可以當上皇帝,而且他如果當皇帝的話,給朱棣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造反,也造反不成功。
除了朱棣造反成功,搶了自己侄子的皇位之外,大明一朝,其他隻要是被冊立爲太子的,全部都順利的繼位。
這在曆朝曆代都是非常罕見的事情,以往的任何朝代,太子都是高危職業,能夠順利的繼位并不多,往往都是沒有好下場。
明朝的太子之所以能夠平穩的繼位,這跟大明朝的太子制度有着密切的關系。
從朱元璋開始,便設立了太子府官制。
太子府官制這一制度也不是朱元璋首創,曆來就有,像什麽太子太傅、太子冼馬之類的,其實都是空職位,沒有實權的,也掀不起什麽風浪,而明朝的不同。
明朝的太子府官員屬于身肩二職,白天上朝時屬于大明朝官員,要爲皇帝分憂,朝會結束後要去太子府上班,和太子一起讨論天下大事,分析正事應該如何處理。
而且這些太子府屬官還都是朝中重臣,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就一集提到,天下的官員幾乎80%都是太子府出去的,所以後面出現了:朱棣想改立漢王朱高煦爲太子,朝中大臣也不同意的局面。
盡管電視劇有誇張的成分在裏,但天下官員出太子府,卻真有其事。
太子黨相當于讓太子提前幹起了實習皇帝,而且提前培養了自己的一批心腹,同時也加強了和皇帝的政見交流。
很多太子府的官員,等待太子等級之後,基本上也能夠迅速的成爲朝中重臣,像弘治皇帝的老師劉健,以前就是太子府給弘治皇帝講課的。
弘治皇帝一上台也就立即提拔他,很快就讓他成爲了内閣首輔。
另外曆史上朱厚照的老師楊廷和,等朱厚照當皇帝了,楊廷和也是成爲内閣首輔。
這樣一來,太子繼位很快就可以順利的掌握朝廷大權,因爲大臣都是自己太子府出來的人。
此外就是朝中的這些大臣,基本上都是翰林院出來的,翰林院出來之後,很多都是進了太子府左右喻德、左右庶子、左右春坊之類的,這些可以說都是太子班的人。
總之就是一句話,在大明,隻要被立爲太子了,那就是正兒八經的大明繼承人,以國家制度的形式來确定太子的班底,公開打造太子黨。
所以說讓朱厚照來統帥大軍,這其實也是打造太子班底的一個方法,讓太子提前就熟悉軍中的軍務和将領,公開拉攏軍中的将帥,爲自己将來當了皇帝之後打下基礎。
這放在其它朝代,那是很不可思議的。
皇帝是不會允許太子這樣和朝中大臣、軍中将領走的太近的,生怕自己的權力被架空,但大明朝的皇帝似乎好像都不擔心這一點。
因爲從本質上來說,這大明的江山是皇帝的,同樣也是太子的,但終究還是太子的。
提前就鞏固好太子的地位和權勢來,對于大明朝局的穩定是非常有作用的。
整個明朝基本上就沒有因爲繼承人的事情出現過什麽太大的動蕩,當然朱棣算是特例,其它都是很平穩的保障了權力的交替,也是保證了權力始終掌握在天子的手中。
即便是明世宗朱厚熜這個藩王之子繼承大統,他也是很快就掌握了朝政大權,一個個牛氣哄哄的太監,天子一句話也是可以輕易的幹掉,朝中的大臣,天子不喜歡的也是能夠輕松的讓你回家養老去。
現在弘治皇帝也是爲以後做打算,朝中有很多大臣都是太子府出來的,劉晉、王守仁更是一直都和太子關系很好,老一輩的大臣估計着也挺不了多久了。
年輕一輩的大臣都在太子府當中擔任職務,等着老一輩的大臣回鄉頤養天年了就可以立即接管朝中的職位。
軍隊裏面當然也是要培養太子的人,而且是必須要公開的培養,讓全天下都知道,這就是大明的太子繼承制度。
曆朝曆代的天子防兒子防大臣的,立爲太子又不給打造班底,往往太子繼位的時候,還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夠掌握大權,有些甚至于到死都無法掌握大權,最終導緻大權旁落。
與其相信外戚、相信臣子也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兒子,怕被自己的兒子給掌握了權力将自己給架空了。
事實上,明朝的太子,隻要老子還在的,真心是沒有一個會去造反、逼空天子的,因爲根本就沒有必要,自身地位穩固無比,其他皇子根本就無法形成任何的威脅,隻需要慢慢等待着繼承位子就可以了。
根本不需要去造反、去逼宮什麽的,不僅僅名聲不好,關鍵是到時候還可能失敗,太子官府官制的好處就可以體現出來了。
PS:大家覺得這樣的制度好不好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