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一走,要等到春節前才能回來。
總導演的任務本就不輕松,楊九安對自己的要求更高,籌備期間她就在看各種美食書籍,還請來美食家、各大菜系的廚師進行咨詢,現在談起美食,她算得上半個内行,甚至還敢對沈亦澤的廚藝評頭論足。
每當這時,沈亦澤就吐槽她,說有些人學了那麽多理論知識,仍然做不好一道菜,然後就被小拳拳一頓亂捶。
七個分集導演,分七路行動,将在半年内跑遍國内二十幾個省份,爲了保證各集的質量和風格的統一,楊九安也要跟着全國各地跑。
不過《舌尖》的拍攝環境要好很多,不但資金充足,而且不必往窮鄉僻壤鑽,因此不管是住宿還是夥食都遠勝以往,這爲沈亦澤的探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七月,暑期檔,國産保護月,各路導演的大制作電影紮堆上映,《瘋狂動物城》也在其中。
作爲一家出過成績的動畫公司,螢火動畫受到國内衆多漫迷的關注,電影未播先火,精緻的預告片更令影迷充滿期待。
《瘋狂動物城》不僅在熱度上遠超同期的其他電影,在投資上更是遙遙領先。
給一部動畫投資七個億,這還不包括宣發的費用,得知此事後,各大影視公司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
投資七個億是什麽概念,沒有二十億票房連本都回不了!
他們心裏認爲投資方一定是瘋了,嘴上卻不予置評,因爲他們發現投資方是金點。
那個年輕人常常做出一些在外人看來是豪賭的事,離譜的是,他每次都能賭對。
經過幾次打臉後,有關那個年輕人的事,影視公司的老總們都不再輕易下論斷。
在競争如此激烈的暑期檔,《瘋狂動物城》能賣到二十個億嗎?
不僅能,而且隻用了十天。
《瘋狂動物城》在七月中旬上映,首日票房輕松破億,五日累計票房破十億,十天破二十億,豆瓣評分開播9.0,十天後已沖到9.5,全網好評如潮:
“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沈亦澤(莊逸)=精品,但凡沈老師和沈老師公司出品的影視劇,花錢就完事了”
“樹懶太好笑了!我嗓子都啞了!”
“看過了這一部,我好像能夠更堅定地說我會當螢火動畫一輩子的粉絲。國漫之光!螢火yyds!”
“連我這麽挑剔的觀衆都挑不出毛病來,坐等被吹爆”
“買票吧,别擱這兒刷影評了”
“想嫁給吊兒郎當又酷得不像話的狐狸先生。”
“螢火再次證明了動畫片不止是給小朋友看的,而是全年齡段和世界級的,尖端數碼特技、新意劇情、老梗新用搭配Q萌畫風,烏托勵志、搞笑溫情、陰謀反轉……你想看的這部電影裏都有!”
“沒人發現這是在嘲諷燈塔國嗎?種族歧視和兩黨鬥争……作畫水準沒得黑,國内頂尖,據說光制作就花了七個億,自認爲是今年奧斯卡最佳長片動畫的有力候選。”
爆棚的口碑不僅吸引到各年齡段的觀衆走進電影院,二刷三刷的同樣不在少數。
一沒明星二沒水軍的《瘋狂動物城》以黑馬之姿,力壓同期所有“大片”,在一個月内狂攬40億票房,成爲國内首部票房破30億和40億的電影,并且再次獲得延映許可,将延映兩個月,50億票房指日可待。
出品方、制作方和院線賺得盆滿缽滿,以億達影視爲首的院線方做東舉辦慶功宴,沈亦澤和丁世傑邀請出席。
說是慶功宴,其實就是借個由頭應酬,億達集團董事兼億達影視CEO湯崇峰對沈、丁二人的才華贊不絕口,宴會上推杯換盞,一派融洽。
這是沈亦澤第一次和億達集團的高層接觸,他和王定宇之間的過節湯崇峰應該是知曉的,但對方自始至終都不曾提起這檔子事,隻是再三表示,金點和螢火動畫的下一部電影,一定要讓億達來投。
沈亦澤趁機說:“實不相瞞,我們公司有部電影預計春節期間上映,到時候還請湯總多多關照。”
湯崇峰大手一揮,爽快答應:“這個自然!業内誰不知道,你沈總就是精品的保障,今後隻要是你出品的電影,我保證,絕對都優先宣傳,優先排片!”
這話大概率是客套,不過沈亦澤還是有點意外,都說王定宇睚眦必報,他本以爲,億達就算不同他爲難,也不該大行方便之門才對。
轉念一想,王定宇雖然纨绔,但他老爹王思行卻是正兒八經的大資本家,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再說了,王思行白手起家幹到現在,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就他兒子的那點屁事,他能放在心上才怪了。
沈亦澤和丁世傑合作,從二十億票房的《東歸之路》,到如今火遍全國的《瘋狂動物城》,這都是貨真價實的成績,影視圈内想分一杯羹的大有人在,億達集團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這是好事,熱錢的流入會帶動行業的發展,前提是資本不幹預創作。
以丁世傑自身的實力,也不會允許這種事發生。
億達、騰飛、全娛……想投都來投,丁世傑十分歡迎,反正項目多的是,但能不能像《瘋狂動物城》這麽火爆就兩說了。
如果票房能達到五十億,那麽金點将淨賺十億左右,這都快趕上公司兩個月的利潤了。
電影果然暴利,不過想把電影拍好也不容易,光有好劇本還不夠,導演和演員同樣重要,這次之所以能夠成功,也是因爲丁世傑和他的團隊足夠給力,換作别的動畫公司,再好的劇本也白搭。
沈亦澤手上捏着不少曾火極一時的電影劇本,國内外的都有,不是不想拍,隻是始終沒找到合适的團隊。
他對國内導演沒什麽信心,想找知名導演吧,知名導演的水平其實也不穩定,很多甚至隻有一部成名作,其餘都是爛片,而且知名導演最大的問題在于獨斷,一言不合改劇本是常有的事,這是沈亦澤絕對無法接受的。
找新人導演的風險更大,公司投資過不少網絡大電影,基本都是新人掌鏡,成片簡直沒法看,明明是照着劇本拍,卻連基本的叙事清楚都做不到,一度讓沈亦澤覺得他上他也行。
但沙裏淘金,淘得時間長了,總歸能淘到幾粒金子。
這次《瘋狂的石頭》的導演孫曉義,就是公司從一堆沙子裏發現的疑似真金,這個項目對他而言既是一次機會,也是一次試煉,倘若結果不錯,他将成爲公司重點培養的對象。
除了孫曉義,何君堯的工作室公司也在努力争取。
在新生代導演中,何君堯算得上領軍人物,他以網劇起步,到上星的電視劇,再到今年上半年的大銀幕首秀,都取得了相當亮眼的成績。
争取何君堯的影視公司在所多有,但金點具備别家沒有的優勢。
一是沈亦澤跟何君堯合作過多次,事實上,何君堯的兩部成名作《沉默的真相》和《隐秘的角落》都出自沈亦澤之手,雙方還簽訂有合作協議,可以說彼此都知根知底。
二是金點産出爆款的能力顯然遠遠強過業内同行,在開價相差不多的條件下,這無疑是決定性的優勢。
再加上張秋林現在是金點旗下的藝人,枕邊風吹得久了,影響力也不容小觑。
雙方談了很久一直沒有結果,可這次《瘋狂動物城》的大爆,終于令何君堯下定決心,同意将工作室挂在金點名下。
沈亦澤心知肚明,相比網劇和電視劇,何君堯還是更看重大銀幕,這也正常,畢竟院線電影才能讓一個導演真正的成名。
正如每一位國足選手都有一個世界杯夢,幾乎每一個導演的心裏都有一個奧斯卡夢,本來都隻是夢,可這部《瘋狂動物城》讓他看到了希望,也讓他對沈亦澤的電影劇本充滿期待。
沈亦澤挑來選去,最終決定将《我不是藥神》拿給何君堯拍。
這是一部用誠意來打破壁壘并靠規矩的拍攝手法來赢得觀衆的作品。影片笑中有淚,還有思考,在生活小細節的層層推進下,以草根群像式的現實刻畫,生動展開小人物堅韌的生命故事。
演員十分重要,何君堯選角的能力他是信得過的,公司也不乏實力派演員,制作成本預計在一億左右,加上宣發也不會超過兩個億,沈亦澤記得這部電影的票房超過了三十個億,投資回報率相當可觀。
八月初,美國版的《好聲音》開播,雖然開播較晚,但從前期海選和制作開始,就吊足了觀衆的胃口,《The Voice of America》的規則和傳統的歌唱類真人秀《美國偶像》等存在明顯差别,新奇的形式和規則吸引到大量的關注。
節目首播18-49歲的收視人次達1600萬,收視率高達5%,以碾壓的姿态奪得當晚公衆台收視率冠軍,而且收視率呈上升趨勢,第二期、第三期的收視人次都超過了2000萬,已是爆款無疑。
《好聲音》在美國的火爆立刻引起西方各大電視台的關注,整個八月和九月,公司海外事業部陸陸續續收到了包括英、德、荷、法在内十幾個國家的電視台的咨詢。
像英、德、荷、法這種版權意識較強、人口較多的國家,版權可以賣出一個好價錢,但像菲律賓、烏克蘭、越南等發展中的小國,價格就會低不少。
不過有總好過沒有,以目前的報價,林林總總加起來也能有差不多五億美元,換算過來就是三十多億,消息傳出之後,公司上下頓時一片沸騰。
沈亦澤在公司年會上承諾過,以後每年都将從公司的盈利中拿出百分之十給員工發年終獎。
去年共發了1.2億,哪怕是職階最低的員工,每人也到手三萬多,放眼整個行業,年終獎如此優渥的公司,僅此一家,以至于現在從事文娛這行的,但凡有點能力都首選金點。
應聘的人一多,硬性要求自然水漲船高,就拿編劇部來說,現在中編以下且無曆史成績的連簡曆輪都過不了。
即便如此,公司的規模仍在快速擴張,尤其是影視部,爲了應付日益增多的項目,不得不大量擴充人手。由于員工太多,影視部被進一步細化,拆分成影視、綜藝和後期三個部門。
編劇部同樣按類型細分爲十二個小組,就人才儲備而言,已超過華影最鼎盛的時期,在國内不說首屈一指,也絕對是數一數二了。
現在又傳出三十多億的天價版權——這個消息是沈亦澤示意海外事業部放出去的,倒不是放給公衆,而是放給圈内人,以此吸引更多人才投奔。
事實證明這招确實有效,三十多億的版權費不論真假,至少美版《好聲音》的播出大家有目共睹,具體賣了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金點擁有向全世界輸出的能力,光憑這一點,就足以吸引到不少有志青年了。
美版《好聲音》的播出在國内同樣引發熱烈的讨論,人民日報還專門刊文點評此事,甚至将金點拔高到民族企業的高度,令沈亦澤受寵若驚,也令網友們群情激昂。
公司在海外的布局和發展顯然引起了上面的注意,這也正常,沈亦澤已經幫助好幾位歌手在歐美樂壇站穩腳跟,而以江怡甯爲首的歌手們也常在各種活動和各大主流媒體中宣揚中華文化,甚至在全世界範圍内掀起一股中文熱。
這對國家的國際形象具有相當積極的正面的影響。
在大國崛起的進程中,文化輸出是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内各大文娛公司,市值千億的不在少數,但真正做到對外輸出的,隻有金點一家。
官方願意站出來爲沈亦澤背書,多半也是看中了這點。
有句話叫民氣可用,背上“民族企業”這個标簽,壓力雖有,但顯然好處更多,至少在國内的大環境下,隻要不作死,就不會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