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瑜兒是很缺錢,但這個時候,她知道,是不能收下這些賞賜的時候。于是開口道:“公公,聖旨民女接下了。但這些金銀,還請公公帶回去。國難當頭,這些金銀,就當是民女捐給那些受災嚴重地區的百姓的。”
姜瑜兒說讓于公公把這些金銀什麽的收回去的時候,于公公還在心裏暗罵這個農女不識好歹,但聽到姜瑜兒後面的話,他又不得不贊歎一句,真是個識大體,明事理的好姑娘。
其實,姜瑜兒不是不想要那些錢,但她知道,自己要還是收了這些東西,不就是坐實了自己其實就貪圖皇帝給的這些東西,所以才會去鎮上搭棚施粥的了嗎?
現在家裏有了聖旨,也算是爲哥哥弟弟掙了一個好的名頭。至于金銀這些身外之物,隻要自己肯努力,還怕掙不回來?
村裏人聽了姜瑜兒的話,有些人覺得姜瑜兒是傻,也有人覺得,這樣姜瑜兒,才是他們認識的那個,善良的姜瑜兒。看着那一盤子的銀錠子就這樣,被太監給端了回去。村民們心裏還真有些眼紅,但眼紅歸眼紅,想想也能理解。
姜瑜兒把人迎到堂屋坐下後,讓哥哥姜子蘇陪同。阮嬸泡了茶上來,又端了些昨天從鎮上買回來的瓜果點心,這才退了下去。
姜子蘇剛開始有些膽怯,但看妹妹一個小女娃家的,見了這麽大個人物,也跟沒事似的,心裏也就放松下來了。
招呼着于公公道:“公公,農村人沒什麽好招待的,喝點點心喝點山茶吧!”
于公公雖然有些嫌棄,但聽了師傅的話,對于眼前看到的這一切,也都默默地記在了心裏,面不改色地拿起了那不起眼的茶碗,輕輕的泯了一口茶。
隻是,這一口下去,眼睛頓時眯了起來,真想不到,這山野之處,還能喝到如此好東西。有些不可置信,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忍不住跨了一句:“好茶!”
他這半天都不吭一聲了,這一聲出來,可把姜子蘇給吓了一大跳。有些惶恐地朝于公公看去,隻見他眉開眼笑的,端着那碗茶舍不得松手。看到這裏,姜子蘇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喝過茶,也歇過了。姜瑜兒本想要留飯的,隻是被于公公給拒絕了。姜瑜兒給他塞了個小布包,卻被他拒絕了,道:“你給雜家這些,還不如給雜家包一些你們家那些山茶,雜家好這口。”其實,他是想說,師傅喜歡喝茶,給師傅帶點回去嘗嘗鮮。
姜瑜兒一聽,頓時有些爲難了。本來家裏茶葉就不多,而且準備好了,要給孟老送一些的。可現在這個于公公卻開口要了,說不給也不好,給了,送孟老的又沒有了。
衡權利弊,姜瑜兒最後想到了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一人一半。都說閻王好說,小鬼難纏。這些在皇帝身邊辦事的太監,那起的作用可大可小,千萬不能得罪了去。
包了茶出來,姜瑜兒有些爲難地道:“公公,這茶民女家今年也沒多少,明年民女找些人來,多種點茶葉,再托人給公公說些進京去!”
于公公看到姜瑜兒手裏那已經不算少了的茶葉,心裏一陣激動,哪裏管姜瑜兒說些什麽,讓人接了過來,朝着姜瑜兒一家子揮了揮手。一路上,還跟小太監說:“這姜家會做事,将來必有大成。”也不知道他這話是從何而來,有何依據。要是姜瑜兒聽了,指不定大笑三聲。
送走了太監,全村上下其樂融融。要知道,能得到皇帝的嘉獎,那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更何況,他們是全村人都得到了這樣的褒獎,那聖旨現在還放在祠堂裏供着呢!
一想到祠堂裏供着的聖旨,大家才發現,好像祠堂有些破敗了,這樣才祠堂供奉着聖旨,是不是有些埋汰了。想至此,大家都開始商量起來,要不要每家給點,把祠堂重新翻修,或者建大一點。
這也的意見,很快就傳到了裏正等幾個德高望重的長老耳朵裏。幾個老人聽到這樣的消息,也是一陣欣慰。
覺得這事,就應該這樣做。
其實,要說張莊村的和諧,那一定與幾個老人有着莫大的關系。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他們就是張莊村的定海神針,大事小事,都爲小輩們考慮周全了。
姜瑜兒聽說要新修祠堂,心裏想,要是修祠堂,還不如蓋個學堂,至少孩子們能學點東西。那才是爲後代謀福利的東西,至于祠堂,也就是讓人有個歸屬感的地方罷了。
想至此,姜瑜兒直接把自己的想法給提了出來:“各位爺爺,這修祠堂也花費不了多少銀兩。現在家裏條件也都好起來了,不如蓋個學堂,請個先生回來,讓孩子們都能讀得上書。雖然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我覺得,能學的幾個大字,不管是男子還是女子,都是一大好處。”
幾個長老一聽,先前心裏有些抵觸。但一想到姜瑜兒,她不就能識文斷字,還有姜二柱家的小丫丫也學得了幾個字。
再看看村裏裏正家的,不就是什麽童生的女兒嫁過來的嗎?
都說娶個女人管三代,這能識文斷字的女子,教育出來的孩子,都跟别人不一樣。
想此,幾個長老也不反對。而是把目光看想了再坐的其他人,希望能聽聽他們的意見。
村民們一聽,村裏能蓋個學堂,還能請來夫子。現在家裏也不是窮得揭不開鍋了,誰家不想自己的孩子将來好。有的村裏開始表态了:“裏正叔,村長叔。妞妞這提議,柱子我同意了。”
“就是!不希望我家那小子以後能有多大出息,但至少能識得幾個大字。”
有人同意,就會有人反對。覺得莊稼漢,一輩子就靠刨土爲生,學那些來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