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家有何妙策?”這幾個掌櫃一聽這話,更是來了精神,趕緊問道。
在他們看來,到今日,縱橫報幾乎已經觸及到京城報紙的頂峰,很難再有突破了。但既然東家這麽說,以他在商道上的能力,說不定真就能做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李淩笑看了他們一圈,這才豎起一根指頭:“這也是我剛剛想到的,既然文壇之上詩人作者衆多,我們完全可以出一個榜單嘛,就以他們的作品,無論詩集還是文集,做個評斷,分個一二三四來,然後每半年或是一年一輪換,如此自然也就有了足夠吸引人的噱頭了。”
不等其他人從震驚中回神,他又豎起第二根指頭:“第二,既然文人可以如此排名,那更惹人眼球的京中名妓,自然也可以了。本來城中就有選舉花魁一說,但那隻是尋常士子讀書人的權利,我們可以将之分與全城百姓。就在咱們的縱橫報上設一個投票欄目,然後讓全城百姓自由給某閣某樓内的某位姑娘投票,再将之送到我們書局來。如此,還不愁沒有更多人買咱們的報紙嗎?”
随着他這話說出,幾名掌櫃的臉上已滿是興奮之色,身子都在微微顫抖。因爲以他們的經商見識,已經能想象得到到時縱橫報會在京城引起一股多大的風潮了。
本來這花魁選舉就足夠惹動全城,現在來個全城共選,那熱度,想想就起雞皮疙瘩,說一句到時縱橫報一報難求都不算誇張了。
這時候,他們看向李淩的目光已經滿滿的全是崇敬,就差把他當成菩薩給供養起來了。真不知自己東家的心到底是怎麽生的,真就是七巧玲珑心啊,不然怎會不斷提出此等叫人難以置信的妙策呢?
面對他們驚詫的目光,李淩表現得頗爲淡定,這等營銷手段,對他來說真就是随意而爲,隻要能讓縱橫報的名聲再擴出去,就算成功。
然後他又想到了第三點,便豎起第三根指頭:“對了,還有一個榜單也可以一試,那就是一季或半年裏的新出書籍的排名,這樣我們就能拿捏那些文壇人物了。隻要這張榜單得到了大家認同,那麽當我們想要與某位文人合作,希望他給我們的書籍簽名留字時,雙方也能更好說話。”
這話一出,大家最後一點顧慮也跟着打消,紛紛點頭:“東家果然學究天人,真是商業奇才,我等心服口服。有此諸般經營之策,我等要是再不能讓縱橫書局長足發展,那就太無能了。”
“有東家這幾策,我等相信到了明年,京師之内就再無任何報紙是我們的對手,其他書局也隻能仰我等鼻息而活!東家,你就等着咱們的好消息吧。”
“哈哈,有你們這幾句話我便放心了。對了,這些手段你們可别一股腦都用了出來,慢慢來,循序漸進,必須維持着一年内,我縱橫書局在京城的熱度不減。”李淩又叮囑了一句。
衆人連連點頭,如此多的妙招,都是能大量提升書局身家的好手段,自然不能浪費了,必須讓其利益最大化……
現在的李淩作爲縱橫書局的東家自然不可能再事事親自去做,現在也就出個主意,至于之後怎麽落實,如何運營,自然有衆掌櫃他們群策群力。
等把這些書局内的事情交代清楚,日頭也已西斜。李淩婉拒了衆人的邀約,當即就離開了書局,趁着還有些時間,便乘車返回落腳的客棧,畢竟他在吏部留下的地址就是黃家客棧,可不想錯過了消息。
隻是他沒想到的是,接下來幾日,吏部那邊居然沒有半點回複,哪怕他花了銀子,那個叫吳慈仁的吏部小官也沒爲他安排述職事宜,居然就讓他白白在客棧中等了三四日。
……
九月即将過盡,秋意更濃已見寒。尤其是清晨,更是有絲絲秋寒在綿綿的北風的吹動下不斷襲來,讓洛陽城的人們都不願意起床出門了。
不過李淩倒是很早便已出門來到了院子裏,不是吏部那邊終于來了消息需要盡早趕過去,而是因爲早起已成了他的習慣。
自打成親後,身在揚州的他便養成了卯時之後便起床,然後在院子裏打上一趟李莫雲所教的太祖長拳,不是爲了真能練出什麽武藝,以他現在的年紀和身體條件也不可能練出什麽東西來了,但至少能做到強身健體。
這一習慣也就在赴京的船上,以及到京的次日沒有保持,其他時候,幾乎就沒斷過。
現在也是一樣,一套簡單卻又力道十足的拳法在李淩的施展下虎虎生風,還真像那麽回事兒,直到三十二手拳法都施展完畢,他也額頭微微見汗,李淩才定身不動,稍作吐納,然後目光一轉間,就瞧見了兩邊院子裏正有幾個“客商”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
對于他們的身份和來此的目的李淩自然早就心知肚明,不過沒有點破的意思,隻與他們目光稍作接觸,微微颔首示意後,他便自顧回到了房中,片刻後,李序便端了早飯送了進來,臉上卻有些不忿:“老爺,這都好幾日了,吏部那邊竟還無消息,莫不是有人從中作梗?”
“你也看出來了?”李淩平靜一笑,正拿毛巾擦拭着身上的汗,随口說道。
“可爲什麽?怎就有人要如此針對老爺?”李序很是不解和關心地問了句。他是李淩在揚州收下的親信,自然不知自家老爺在此之前的“壯舉”。
“因爲他們本就與我有過節啊,有機會小小報複一下,自然不會放過了。”李淩嘿笑一聲,“不過也差不多了,老是被人壓着總不是個事兒,我也該做點什麽,讓他們見好就收了。”
說完,沒理會李序那一臉的疑惑,李淩已坐那兒把一大碗臊子面給唏哩呼噜地吃了下去。完了一抹嘴:“走,今日随我再去一趟吏部,好把事情給挑明了。”
李序精神一振,這幾日他可很爲自家老爺感到憋屈啊,現在能出口惡氣,還肯帶上自己,他自然一百個樂意,趕緊答應一聲,跟着李淩出門,在幾名護衛的陪同下,徑直就出了客棧。
這時已是辰時,天光大亮,街上人也多了起來,前方洛陽府衙也已開門,隻是衙門口依舊是空蕩蕩的,顯得頗爲冷清。
可就在李淩把目光收回,正要進馬車時,衙門對過的街邊突然有三人快速奔到了衙門口,撲到了那面靜立于門側,足有一人來高的鳴冤大鼓前,其中一人摘下鼓槌,便用力敲了下去,發出咚的一響,然後便是連續的咚咚鼓聲響成一串,引得周圍行人都紛紛駐足,滿臉驚訝地看了過去。
就是李淩,上馬車的動作也是一停,一臉好奇地觀瞧起衙門口這一出極其少見的事情來。
這鳴冤鼓據說是前宋時青天大老爺包拯任開封府尹時所創,爲的就是爲民做主,洗冤破案。這個出發點自然是好的,之後更是在朝廷的推行下将鳴冤鼓放到了天下各州府縣衙門口,成了親民衙門的标配。
但是,除了一身正氣,直言敢谏的包青天,又有多少地方官員真會不計一切得失地去爲小民做主伸冤呢?于是久而久之,這些鳴冤鼓便成了衙門口的一個擺設,甚至都出現了一個潛規則,非出了人命或盜匪大案,尋常原告都不得敲鼓驚動官員,否則無論你所告是否屬實,都先要定個擾亂官衙的罪名,少不得先挨一頓闆子。
李淩在華亭任縣令,在揚州當知府,幾年下來,鳴冤鼓也沒被敲響過幾次,自然更清楚其中輕重。尤其是在這天子腳下的洛陽城裏,洛陽府衙的鳴冤鼓更是一個大大的擺設,從沒有人想過敲它。可今日,居然真有人擊鼓鳴冤了,這事實在過于奇怪,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啊。
很快的,鼓聲就把衙門的平靜給打破了,十來名差役着急忙慌就奔了出來,一見着還在擊鼓的男子,二話不說,先把人按住。而此時,随他同來的另兩人就高叫了起來:“求青天大老爺爲我等小民做主啊,我們有大冤情上告……”
這話一傳出來,更引得周圍行人的一陣好奇,頓時就有不少人往前湊去,想要聽個明白,看個熱鬧。結果那些差役卻不帶猶豫的,一把就将幾人給拖進了衙門,還留了人守在門前,不讓任何人靠近。
若是放在地方上,這麽做自然不妥。有人擊鼓鳴冤,衙門主官就得升堂問案,還得放人進衙門,就在大堂公審。可這是京城,洛陽府自然要以穩妥爲上,也就顧不上什麽規矩了,反正先把冤情問明白了,再想法低調處理才是正經。
見此,李淩隻是一笑,也沒太放心上,再次登車,便要離開。
可就在這時,本來還算平靜的衙門内突然就是一陣哄鬧,兩人跌撞着逃了出來,正是那其中兩個告狀的百姓,而在他們身後,幾個差役急吼吼地追趕,幾根棍子呼嘯掃出,正中兩人腿部,打得兩人一個翻滾,正撞在了高高的大門門檻上,腦袋都磕破了,鮮血淌出,好不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