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橫亘在河北北部是平原與草原的分界,是個地勢險要的咽喉之地,燕山的風景并不算特别的秀麗,相比于五嶽各處的風景以及黃山等地的風景,燕山的風景顯然并不是那麽出色。
可是如果站在山頂上俯瞰燕山連綿的山脈,就會感到一種雄渾的氣勢。
燕山這片土地凝結了無數前人的鮮血和情感,而這裏也凝結了兩個民族。無數的文化以及曆史。
曾雲風和蛛兒騎着兩匹馬直接離開了大都城,沒有通知任何人,也沒有任何人去阻攔他們。
對于吳王出行本應該是儀仗繁多的,但是曾雲風和蛛兒一聲不吭的離開衆人拿他們也沒什麽辦法,在王府中自有人給他做遮掩。
畢竟一個吳王成天正事兒不幹到處遊山玩水說出來也爲人诟病。
曾雲風的手底下已經有了很多的文臣幫他處理政務,讓他松快了不少,當然這些投靠來的文臣自然有一些會唧唧歪歪的想向曾雲風勸誡,其目的就是要把曾雲風這個人形圖章留在吳王府來處理各地政務。
可是曾雲風其實知道有些事情文官他們就能做,而且做得不差,單是以一人之力來治理整個中原是完完全全不夠的,必須要輔以相應的幕僚秘書機構。
曾雲風并不在意自己的那一丁點兒決斷,現在天下初定最重要的是恢複民生,而這些事情曾雲風相信這底下的這些文官一起來做要比他單單自己做更好。
曾雲風作爲一個長期以來喜歡當甩手掌櫃的君主,他是不太喜歡把權利都握在自己手中的,這樣不僅不利于很多政務的開展,反倒會把自己忙得團團轉,而且效率很低下。
自古以來之所以皇帝要進行集權,其中很大一部分目的便是因爲手中無權皇帝會感受到巨大的威脅,而曾雲風對此卻并不太在意。
他本就無心皇位,再其次現如今正值新朝初立,一切都是百廢待興,事情繁多,要忙的事情很多。
當前要提前立下政治制度的基礎,自古以來各個王朝都有蕭規曹随的習慣,一個國家初步建立的時候,如果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後面就會對此制度進行依從。
若是像曾雲風經曆那個時空的朱元璋一樣事事躬親大權獨攬,甚至把宰相制度都完全廢除掉,最後累死的隻有曾雲風自己。
曾雲風他可不想像那個時空的朱元璋一樣那麽勤勉,再說他更是沒有耐心天天坐在書案之前進行案牍文書工作。
他每天别的事情不多就是在奏章用奏章上用筆批上準與不準,關鍵是要看的奏章太多了。
相對而言,曾雲風更願意把這些權力下放。
以曾雲風的了解丞相這一職位是必不可少的,丞相便相當于皇帝的另一隻手,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隻手。
另一個時空的朱元璋将丞相制度幾乎廢除,可是也沒法阻止後來丞相制度以另一個形态繼續出現。
同時估計也就朱元璋這個家夥可以做到幾十年勤勉于政務,後期朱棣也好,朱瞻基也罷,明朝的後續皇帝都沒有朱元璋這麽勤勉。
這些皇帝雖然沒有了宰相,可實際上卻依然設立了類似的宰相,從内閣的閣臣獲得了票拟權之後,明朝的丞相權利就又恢複了,隻不過這些宰相的權力被分掉了,變成了所謂的首輔、次輔等内閣大臣。
宰相實質上并沒有被完全的廢除,這些内閣閣臣依然行使的是宰相的權力。
一人計短,衆人計長,皇帝也并不是什麽聖人,所以就難免有疏漏,不管這個皇帝是什麽樣的君主,究竟有多麽多麽厲害的聰明才智,也絕對避免不了會出現纰漏。
隻有衆人集齊智慧一起治理國家才能将這種錯誤以及偏差糾正到最小的範圍。
一個人乾綱獨斷,雖然感覺像是效率很高,可是會帶來很多後期的隐患。
如今大都的吳王府便是通過吳王府衙向外發布着各種政令,除去軍權在五軍都督府之外之外,吳王府衙衙署官吏幾乎已經将整個天下的治理大權攬于麾下。
而整個吳王府署衙這些官員同樣也被事務忙得不可開交,天下初定,各地紛紛而來的事務奏章以及請求赈災撥款請奏文書如雪花一般飛來。
可是新朝初立,哪有那麽多的錢糧,曾雲風連登基都沒有時間搞,北方更是一片的爛攤子等着他從頭開始收拾。
地方上的稅收制度是沿用了當初在舒城建立吳王府的制度所帶到北方來的,這一切都屬于摸着石頭過河。
曾雲風通過吳王府建立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其實幾乎是完全照搬明朝的政治體制。
宋朝滅亡,元朝初建,元朝後來對宋朝的政治體制以及行政區域劃分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動。
将各地行政劃分從宋朝各地軍州直接修改成了行省制度,地方大員的權利一下子得到了提高,可是地方大員所帶來的威脅也同步上升。
曾雲風延續了元朝的行省制度,隻不過做了細微的劃分,現在的吳王府官吏當前最緊要的便是确定各個行省的封疆大吏,這可是一門非常考究心思的政務,同樣也是一場政治利益再分配,這些讀書人倒是樂在其中。
他們在大元朝從來沒有感受到過這種分配資源的快樂,最起碼,他們做不了主。
可是曾雲風如今卻是給了他們這個權力,而且這個權利大的有點兒超乎他們的想象。
吳王府署衙之内形形色色的各種官吏書吏在此來來往往,吳王府署衙說是王府,其實可以相當于一個小朝廷的内閣,辦事的各種官員書吏在這裏出入然後聯絡各個官署。
而朱标就作爲中書舍人在其中處理政務,同時爲曾雲風提供政事的參考意見,準确的來說朱标的官職并不是什麽中書舍人聞風使,而是一個類似于宋朝參政知事一般的職務,官職不大,但是權力卻大得吓人,就是忙起來沒個完。
求推薦收藏打賞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