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義節是韋霁族弟,是韋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他原本官任禮部侍郎,因劉文靜一案被牽連,貶爲鹹陽縣令,鹹陽縣内并無駐軍,隻有百餘名老兵開閉城門,韋義節自知無法守城,又害怕隋軍劫掠民衆糧食,萬般無奈,隻得開城投降。
一名隋軍士兵将韋義節領到楊元慶面前,韋義節這才知道竟然是楚王楊元慶親至。
他心中惶恐,雙膝跪下,将縣令印绶高高舉起,垂淚道:“鹹陽開城迎接楚王殿下,懇求殿下看在不抵抗的份上,饒過鹹陽民衆,勿要傷民。”
楊元慶淡淡一笑道:“韋縣令不用擔心,我來關中不是爲了殺民,相反,我是來赈濟關中貧民,請起!縣令印绶我不要。”
韋義節心中更加驚疑,鹹陽官倉内有糧食兩萬石,難道楊元慶要開倉放糧嗎?韋義節不敢多言,隻得站起身道:“殿下請進城休息!”
隋軍在中午攻打長安時,不少士兵受了箭傷,也正需要調養,他便點點頭,回頭對羅士信和程咬金道:“你們兩人去把弟兄們安置好,切不可擾民,然後開倉放糧,赈濟鹹陽貧民,無論男女老幼,皆可受糧!”
“遵命!”
羅士信和程咬金同時行一禮,兩人奔去帶領軍隊入城了。楊元慶則在數百親兵們的護衛下,來到了縣衙,他也需要靜下心來考慮下一步的策略。
縣衙議事堂内,親兵們迅速将沙盤拼成,楊元慶則站在沙盤前沉思不語,今天對長安城的騷擾,他可以肯定李淵要立刻撤軍回援了。太子李建成這邊必然會立刻回援,軍隊至少在五萬以上,但李世民那邊的軍隊會不會回援?
楊元慶擔心是這個。他這次奇襲關中,很大程度上是爲了向李世民施壓,逼迫他撤軍回關中。放棄對中原的攻占,但以李世民的才智,他必然會看透自己的企圖,他會不會頂住壓力,堅決不撤軍回關中。
楊元慶憑直覺,他感覺李世民很可能會頂住壓力,堅決不撤兵回關中,畢竟這是一次占領中原的機會,現在隋軍剛打完突厥,河東腹地損失慘重。士兵們身心疲憊,确實無力再打一場中原大戰。
李世民應該會看出這次機會,他不肯撤軍的可能性極大,如果是這樣,又該如何應對這種不利局面?楊元慶負手繞着沙盤來回踱步。思索着對策,這時,程咬金興沖沖走了進來,一進大堂便嚷道:“殿下,你猜我發現了什麽?”
楊元慶的思路被打斷,他心中不悅。回頭狠狠瞪了一眼程咬金,程咬金這才恍然驚覺,他吓得低下頭,一聲不敢吭,楊元慶哼了一聲道:“這次就饒你,下一次再敢擅闖大堂,重責三十軍棍!”
“是!卑職記住了。”
楊元慶這才收回思路問道:“發現了什麽?”
程咬金已經沒有了剛才的興奮,他戰戰兢兢道:“卑職和士信開倉放糧,我巡視倉庫時發現有好多長梯子,結實高大,都有三四丈高,非常适合攻城,我們不是沒有帶攻城武器嗎?這些梯子……”
這個發現倒令楊元慶頗有興趣,他立刻道:“走!看看去。”
鹹陽縣的倉庫在縣衙左側,相隔約一裏,倉庫其實是兩個概念,倉是存放糧食,庫則是放置錢物,鹹陽縣糧倉是由兩座大糧倉組成,共存放了兩萬石糧食,由數十名衙役看守。
此時糧倉已經被隋軍接管,羅士信率領五百名士兵正在開倉放糧,數萬民衆聞訊而至,扛着麻袋,牽着毛驢,甚至不少人是全家出動,反正隋軍也不認識。
糧倉前排了十幾支長長的隊伍,足有千步遠,雖然人山人海,倒也井然有序,沒有出現哄搶的局面,數百隋兵騎兵維持着秩序。
楊元慶在親衛們簇擁下,騎馬緩緩而至,縣令韋義節則騎馬跟在一旁,他滿臉愁容,這些都是稅糧,全部放糧赈濟,他怎麽向朝廷解釋?
楊元慶馬鞭一指排隊領糧的民衆,對韋義節道:“這些民衆大多衣裳褴褛,很明顯是貧苦之人,把糧食赈濟給他們,難道不是好事嗎?韋縣令爲何還這般愁眉苦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