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明國的布,還是東洋、西洋、南洋的布,開幅都沒有這澳洲布大。”
手工織造的織物,受限于的人的雙手伸展幅度,因此門幅普遍比較狹窄。門幅狹窄對做衣服來說似乎還沒什麽大問題,但是對制作床單、被褥、旗幡等大尺寸的物品,就會增加許多的工作量。
“……莫非,這就是機器織得布?這樣的門幅,非人力所能爲。”
“客官果然是内行!”店夥連連點頭,“這些都是澳洲機織布。”
“這些機織布不多吧?我在大陸上很少見到。”
“客官說得是,的确少見。”店夥說得入港,見來人舉止談吐都是大陸上來得同行模樣,便将櫃房的掌櫃請來相見。
掌櫃姓安,四十多歲,長着一張上人見喜,胖嘟嘟的中年男人的面孔,二人見過禮,寒暄幾句。陳霖秉承“見人隻說三分話”的原則,隻說自己是第一次從廣州過來辦貨的。柯掌櫃當即請他到櫃房“奉茶”。
陳霖見時候還早,又有本地的商家相邀,不失爲一個了解本地情況的好機會,便欣然應允。
二人在櫃房落座,夥計送來茶水,互通姓名,聊起了市場的行情。陳霖說了些廣州的紡織品行情和新聞,又聊起了本地的情況。
這位柯掌櫃很是健談,聊起本地的織物市場頭頭是道。
原來這臨高的紡織品市場上的零售并不像過去明國時代分得細。雖說也有專門銷售綢緞的“綢緞鋪”,專門銷售棉布和棉花的“花布鋪”,還有“絨緞鋪”之類的各色名号,更多的是什麽織物都經銷的“面料鋪”。柯掌櫃的經營的“瑞和祥”,便是一家包羅萬象的“面料鋪”。
“……整個海南不敢說,但是要說在臨高本地,能比我料子花色更全的,那就隻有合作總社商場了――便是友誼百貨商店也不見得有我這裏的貨色齊全。就說我這店招,也是元老親筆書寫呢。”掌櫃的說起,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難怪店招上的字形似而神散,陳霖暗暗吐槽,這字還不如爹寫得好。
瑞和祥經營的内容,從綢緞、棉布、麻布、呢絨……一直到海南島特産的産量極少的“芭蕉布”無所不包。要說産品的種類,真可以算是全類了。
然而從銷售來看,如此種類繁多的面料,大多都隻是“陪襯”,一年到頭也銷不了多少。能大宗銷售的,主要集中在棉布、麻布和呢子上面,綢緞的銷量很少。
“……本地百姓,對綢緞大多不感興趣。”安掌櫃道,“銷量不及各種布匹的一個零頭。”
“莫非是價格太貴?”
“非也非也。”安掌櫃連連搖頭,“本地雖說不産綢緞,但是從各處進口來的綢緞很多,并不稀罕。”他随口報了幾個常見品種的零售價――雖然臨高是以“米”來計算的,但是陳霖很快便心算折換成了裁衣尺。價格和大陸上相差無幾。
“價格和大陸上幾乎一樣……”
“雖說零售價一樣,畢竟是遠道運來得,所以在這裏賣一個綢緞尺頭,其實比在廣州要掙得少,聊備一格而已。”
“既然價格不貴,爲何大家不買呢?”
安掌櫃說這話說起來就複雜了。以臨高的總人口和能購置絲綢服裝的“中等收入”人群來說,臨高的綢緞零售銷量至少不會低于廣州。然而這批原本絲綢消費的主力,卻大多是“吃澳洲飯”的歸化民。因爲元老崇尚“簡樸”,所以歸化民平日裏穿着的都是布或者呢制的服裝爲主,綢緞服裝就吃不開了。
“相比小哥也知道,‘上有好,下必效之’,這元老身體力行不穿絲綢衣服,便是買得起穿得起的人,也漸漸地不願意購買了……”
“是,這我在廣州亦曾聽人說過,說這叫‘流行趨勢’,也叫‘時尚’。”
沒想到這兩個從李幺兒那裏現學現賣的澳洲詞彙卻讓安掌櫃頃刻對他刮目相看。
“想不到陳小哥對澳學也有鑽研!”語氣頗爲激賞。
“不敢不敢,也曾承蒙一位元老指點過一二。”
“能有元老指點,便是莫大的福分。”安掌櫃連連點頭,“不錯,就是這流行時尚,澳洲人喜歡用西洋人的呢子做衣服,本地也就跟着流行起來了。天氣一冷,都是穿呢子衣服的……”
所以這綢緞在臨高的銷售呢,也着實可憐,安掌櫃說,若非本地新遷徙的外來大戶不少,還有服用綢緞的習慣,銷量更糟。
“總算澳洲人中間也有元老喜歡綢緞的,特供渠道每年還能賣出去不少。據說也有幾位女首長在搞‘改良傳統服飾’,也出了些全新的款式。若是她們能先穿用起來,這綢料也就好賣多喽,至少本地的小女子們就會跟着學了……”
說到這裏,安掌櫃微妙的笑了起來。陳霖有些莫名其妙,又問道:
“此地面料店甚少,不知爲何?”
“臨高百姓多是購買成衣,很少有自己或者請裁縫制衣的。”安掌櫃說。臨高人口雖然很多,但是大多是“吃澳洲飯”的歸化民。要麽在工廠農場工作,要麽在各個機關上班,穿着以簡便耐用爲主,澳洲人自辦服裝廠,大批生産這類成衣供應市場。
“他們做起衣服來,不是一件一件,而是成千上萬的做。批量進料子原本就便宜,廠子裏又是用機器做衣服:裁是一個人,縫又是一個人,開袋釘扣子再是一個人,拿着機器,頃刻間就把活做完了……一天随随便便就能做上幾千件衣服,論件算得話工費等于沒有。所以這成衣的價格十分低廉。普通百姓哪個還會去做什麽衣服,所以裁縫若沒有過硬的手藝便混不下去。”
“那,豈不是面料店也都要做批量的生意?”
“呵呵,小哥說得不錯!”安掌櫃颔首道,“在臨高,若隻是小面料鋪隻靠市面零售倒也能過日子。若是像我們這樣的大鋪,非得有批量的大客戶生意才行。”
客戶自然就是服裝廠。從各處進口來得面料,在港口的交易市場中交易,面料鋪就去那裏成批的标買。
“澳洲人過去用得料子,都是他們自己運來的,也有直接從外國商人手裏買得。最近幾年,開始改由本地的面料商人手裏進貨。”
這倒新鮮,陳霖心想,澳洲人最擅貿易,明明可以直接從海商手裏買到最低價的面料,爲什麽讓大盤商轉手賺取差價,莫非這其中有什麽貓膩?
但是這話不能問,隻能把疑惑藏起來。正說着話,忽然外面一陣騷動,似乎有什麽人在大聲的說話,安掌櫃正要詢問,店夥卻已進到櫃房裏,滿臉緊張。
“什麽事?”
“曲老爺家的人來了……”
安掌櫃眉頭一皺,立刻起身道:“我去看看。”言罷又轉身對陳霖拱手道:“不好意思!前面有些事情,待我先去應付一二……”
陳霖估摸着時間也不早了,忙起身道:“時候也不早了,掌櫃的且去忙。改日再來叨擾。”
安掌櫃也不挽留,道:“我和小哥雖是初見,卻也一見如故。既如此,還請小哥改日有空再來叙談!”言罷,從桌上的匣子裏取出一張名帖。
“這是我的名帖。有什麽犯難之事,持帖到櫃上找我便是。”
陳霖收了名帖,再三稱謝。安掌櫃卻顧不得客套,撩起袍子便往外走去。
隻見店堂裏來了二人,一主一從,都是明國舊裝。這爲首的主人,氣勢洶洶,頗有興師問罪之意,兩個店夥連連作揖打招呼,亦不能平息其怒意。
陳霖心道莫非是有什麽生意上的糾紛麽?隻聽那主人怒道:“人是在你們店裏買東西的時候跑掉的!她在這裏人生地不熟的,若非你們誘拐,如何能跑掉?如今我家老爺說了,這人你們是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
剛才招呼陳霖的店夥賠笑道:“夏老爺!您老明鑒!這事怨不得我們,五姨娘來挑料子,店裏也是懂大戶人家的規矩的,夥計們照例回避,任她主仆挑選,選中了再回話。誰也沒想到她會爬窗戶跑了!再說了,五姨娘身邊有丫鬟,外面還有跟随的仆役、車夫。這麽多人都沒看住,她跑掉也不能賴在小店頭上……”
這夏老爺聞言大怒,伸手就是一個耳光過去,直打得店夥一個轉身幾乎撲到在地,踉跄一下才勉強站住身子,又是反手一個耳光,将他打倒在地。
“你是什麽東西!敢和本老爺來論長道短,反了你了!”夏老爺說罷,呵斥仆役道:“死了不成?給我狠狠地打!”
仆役撩起袖子,正要動手,安掌櫃大喝一聲:“住手!”說罷,急急趕了出去。
到得店堂裏,見被打的店夥還在地上,吩咐道:“把他攙到後面去,請大夫來瞧瞧!”說罷轉身朝夏老爺一拱手,道:“夏老爺!不知小店有哪裏得罪了尊駕,竟然出手打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