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火車抵達南京的時候,天色剛剛放亮,傷兵在有序的轉移中進入了南京周圍的各大傷兵營,傷兵開始進入漫長的恢複期,馮锷在傷兵的生活簡單、鼓噪、無味,直到有一天,有一個軍官出現了,帶着一個沉重的藤條箱子。
“長官,這邊,1106床就是了。”
一個護士在前領路,指着路邊搭建的一長串木棚子,裏面全是簡易的木床,床上挂着号牌,号牌的背後貼着一張紙,記錄着傷兵的情況。
“小王,今天的狀況怎麽樣?”
醫生問着正在跟馮锷拆紗布的護士。
“李醫生,外傷好的差不多了,這兩天應該就可以脫痂了;隻是病人還是很虛弱,這兩天走路都必須有人扶,腿上也沒啥大傷,好像有點使不上勁。”
護士簡單的說着馮锷的情況。
“嗯,我知道了!你繼續去忙吧!”
“1106床的,有人來看你了;醒醒!”
醫生拍着馮锷的肩膀,輕聲的呼喚着。
在這裏的傷兵,大部分人白天都很精神,他們隻需要正常人的睡眠就可以,可是馮锷這五個殘兵不一樣,身上沒有什麽大傷,可就是每天都很嗜睡,仿佛他們要把前一段時間欠的覺都補回來一樣。
其實這就是軍統刑訊的厲害之處,外面看起來不怎麽嚴重,他們摧毀的是人的元氣,在無限的痛苦中,激發人的求活潛能,然後再一次次的榨幹,周而複始,受刑的人就會元氣大傷。
而睡眠就是人自我保護最好的手段,人體的各種組織依靠睡眠在慢慢的恢複,相比摧毀,恢複就要漫長的多。
“啊!”
馮锷感受到了呼喚,迷迷糊糊中睜開了雙眼。
“李醫生。”
馮锷看着眼前熟悉的白大褂和熟悉的面孔,有氣無力的打着招呼。
“一大隊士兵馮锷!”
後面的軍官大聲的念着馮锷在軍官學校的番号。
“到!”
馮锷條件反應一樣的大聲應答,身體掙紮着想站起來。
“噗咚!”
剛爬到一半的身體重重的摔倒在床上,木床發出哀鳴聲。
“躺着,躺着就好了!”
軍官越過醫生,按住了想繼續爬起來的馮锷。
“教官!”
馮锷驚訝的看着眼前的中校軍官,正是自己在陸軍軍官學校的戰術教官。
“馮锷,兩個月前,你的行爲讓整個軍校蒙羞;但是你在淞滬戰場的表現讓軍校以你爲榮;恭喜你,馮锷,你重新恢複中央陸軍軍校畢業生的身份;十一期的畢業生在十天前舉行了畢業典禮,他們已經踏上了路途,準備征戰沙場,爲國家,爲民族,黃埔學習義無反顧。”
“教官,對不起!”馮锷臉上浮現愧色,爲自己曾經的行爲。
“這是由教育長張治中将軍簽發的畢業證書,你自己看看張将軍對你的評價吧!”
中校軍官遞過一個紅色的證書。
馮锷接了過來,迫不及待的打開,在證書的中間夾着一張紙,一看就是從筆記本上撕下來的,上面熟悉的字迹正是他們的教育長張治中将軍。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醉生夢死誰成氣,拓馬長槍定乾坤。揮軍千裏山河在,立名揚威傳後人。”
張将軍沒有多餘的話,一首出自《增廣賢文》無名作者的詩躍然紙上,筆力勁挺顯示着将軍的心情,很顯然張将軍在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懷着恨鐵不成鋼的怨氣,裏面點點滴滴透露出的是張将軍對馮锷不争氣不上進的怒火。
“謝謝教官,感謝教育長,學生一定汲取教訓,争取早日踏上戰場,用敵人的鮮血洗刷恥辱!”
馮锷看着這四句詩,仿佛變成了神童,仿佛這四句詩一直在他的腦海裏一樣,再也無法忘懷。
“很好,你的德國教官給你留下了幾本書,沒完成的課程都在這裏了,希望你不要荒廢,趁着養傷期間,好好學習。”
中校軍官從身後拎過來藤條箱子,放在馮锷的床邊。
“德國教官在開戰之後已經全部回國了,從此之後,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學生再也無法得到德國教官的訓練,你們十一期是最後一批,你雖然沒有完成學業,但你的前期基礎很好,你好自爲之吧!”
軍官說完之後,歎息着離開了。
在護士的幫助下,馮锷接過了第一本書,來自德國思想家魯登道夫将軍的《總體戰》,這本1935年出版的總結性一書,魯登道夫将軍在書中的末尾部分把總體戰和閃電戰的思想結合在了一起。
馮锷拿着英文版,津津有味的閱讀着,相比較于枯燥無味的傷兵生涯,對于馮锷來說,能有書看,是再合适不過的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馮锷瘋狂的學些着德國的軍事理論,德國教官給他留下的書很多,《步兵分隊戰術》、《叢林戰術》《山地理論》《傘兵初探》《巷戰防守與進攻》等等,完全就是德國高級軍官的教程,全英文著作這個時代的中國人沒幾個人能看懂,特别是這種戰術理論書籍,而這個時候,馮锷不得不感謝家庭優勢的好處了,如果不是中學時代自己在教會學校的讀書經曆,恐怕他現在看到這些英文著作也沒興趣,畢竟像天書一樣的東西誰都沒有興趣,這也是軍校教官爲什麽把這些東西原封不動的還給馮锷的原因,軍官雖然有英文翻譯,但是他們并沒有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翻譯這些著作,就算有,這些書要翻譯出來,也需要有戰場經驗的将軍配合。
在醫院的康複中,馮锷終于等來了軍政部的授銜,他被授予少尉軍銜,因爲淞滬戰場表現出色,從即日起升爲上尉,就是說他隻要康複,回到十一師,現在的軍銜可以讓他成爲一個步兵連連長。
時間慢慢的進入十一月,淞滬戰場上,國軍的敗退迹象越來越明顯,國民政府軍委會漸漸的萌發了撤兵的念頭,并由各個集團軍做出了詳細的撤退計劃。
而日軍并不甘心,日本統帥部決定将戰略重點轉向華中、華東。爲此,決定成立華中方面軍,日軍統帥部還于10月20日下令從華北和國内抽調第6、第18、第114師團,國崎支隊(第5師團第9旅團),獨立山炮第2團,野戰重炮第6旅,第1、第2後備步兵團等部隊共約12萬人,組成第10軍,由柳川平助中将擔任司令官,準備實施登陸作戰以打開局面。同時命将在華北的中島今朝吾第16師團轉隸上海派遣軍序列,淞滬前線日軍兵力至此增至27萬人。其中包括陸軍9個師團另2個旅團、海軍第3和第4艦隊主力及空軍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