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萬裏,整個五寨堡又沉浸在豐收的喜悅當中,沉甸甸,金燦燦的麥穗映出各人歡笑的面容。和去年比起來,今年五寨堡的糧食長勢更加的良好,可以預見,今年的豐收将更加的喜人。
五寨堡第二十農場中,一片片金黃色的麥田,屯丁谷子大和谷子小父子,正在田中忙碌個不停,谷子大揮舞着手中的大鐮刀,動神作書吧飛快。他的兒子谷子小,則是跟在他身後,将一捆捆麥杆捆好。再放眼看去,農場附近的田地中,滿是忙碌的人群。
第二十農場中土地雖說是今年初才開墾,但眼前金燦燦的麥穗顯示出,大豐收是可以肯定的。這種大豐收,己經讓屯丁們震驚了。不過聽說這二十農場中的麥穗長勢還是一般的,放在五寨堡那些老農場中,麥穗長勢更好。聽得這些原流民們,個個咋舌不己。這些年來,他們在老家中,己經習慣了每年莊稼長勢兩三隻,哪見過這種豐收麥浪的。
谷子大更總是和大兒子谷子小感慨,如果老家中田地有這樣的長勢,何苦要出來逃荒。\\\78小說網8.com\\不過逃荒到五寨堡後,也算是因禍得福了。眼下的五寨堡農場生活,讓谷子大很滿意。他父子二人每天在農場田地中忙碌耕種,他的渾家周氏,則是在農場内洗衣做飯,掙些月錢,一家人可說是和和美美,生活越發有盼頭。
經過幾個月的将養,谷子大本來滿臉的皺紋,己經舒展開了,臉色也越見紅潤。而他的兒子谷子小,身體也越發長開了,變得更爲的強壯。
雖說故土難離,不過谷子大卻決定不再回老家去了,決定在五寨堡落土生根。安安心心地過日子,他的家人也是這個意見。眼下的五寨堡,在越來越多人的眼中,己經成爲了桃源之地,各地的人都是争先恐後地前來,如還要離開去,才真是傻呵呵了。
豐收地喜悅從五寨堡第一農場。一直蔓延到五寨堡第三十農場,處處都是歡聲笑語。
22日時,在五寨堡第一農場,一片田地中,正圍着一圈人,這些人中,有五寨堡第一農場的總屯長何得禮和農場監管黃廷受、有五寨堡的糧食組副組長顧世寶、有五寨堡民器坊管事孫天正、有五寨衛指揮使黃來福、有五寨堡監軍馬久英公公,此外還有一些随從。**78小說網8.com**和一大群五寨堡第一農場的屯丁們。
這邊這麽熱鬧。是因爲五寨堡民器坊中,除了耕種的馬拉犁,雙馬耧車外,又研制出了一款新的勞神作書吧機械,正準備用于五寨堡第一農場的田間地頭。這款新機械,黃來福取名爲五寨堡收割機。是一種馬拉式地收割機,專門用來割麥子的。
不用人,用馬拉的東西收割麥子,這可是新鮮事,怪不得人人都擠來看熱鬧。
在眼前的一片麥浪中,馬久英公公正滿臉紅光地和黃來福說着話,也怪不得他高興,今年五寨堡是鐵定大豐收了。而且這種豐收還是整個大明朝是前所未有的。這收了糧。報到皇上那邊去,還不大大地給自己嘉獎?再加上五寨堡各個神作書吧坊礦山都很順利,到了年底肯定又是金錢滾滾,怪不得馬公公高興。
很快,人群一陣騷動,很多屯丁們興奮地低聲道:“那個啥子的收割機來了。”
很快,就見幾個神作書吧坊工人,趕着馬。\\78小說網8.com\\\拉着一個什麽東西前來。衆人都是圍上來看。連馬久英公公也是睜大了眼睛。
隻見這收割機象一輛馬車,兩邊有兩個輪子。由一根軸聯接,這軸帶有一傘齒輪,後者由一帶齒的構架支承,而構架貼近地面,并帶有幾把水平旋轉的刀,而這些刀借助兩個滑輪和一個小齒輪同軸上地齒輪相連,在正前面,是一個緊貼地面旋轉地切割圓盤。
衆人好奇地看着,議論紛紛,不過除了黃來福心中有點數外,衆人都不知道怎麽用。
得到黃來福的許可後,幾個神作書吧坊工人将馬匹拉到收割機後面套好,來到麥田前中。當馬匹推動馬車向前推進時,隻見那些麥杆便不斷地被切割圓盤中旋轉的刀刃切斷,然後落進馬車内。
快速,便捷,很快又割了一大片,一時間,圍觀的衆人,無不是發出了陣陣的驚歎聲。
黃來福也是在旁興奮地看着,根據他的估計,這種馬推收割機,比起人工割麥來,速度與效率,提高了好幾倍。\\\78小說網8.com\\\而這種收割機也是黃來福參考1811年英國人史密斯研制地那種馬推收割機而來。當然,具體的制造,還是由五寨堡民器坊來制造,黃來福隻是說出一些構思與細節。
不過就算這樣,也是讓民器坊的工匠們吃驚不小了,不過好在這兩年來,黃來福的發明層出不窮,各人早己是見怪不怪了。從幾個月前開始制造,到現在爲止,五寨堡民器坊,也制造出了近五輛馬推收割機。今天第一次使用,便大顯身手。
“利器,真是利器啊!”
馬久英公公吸着冷氣,在旁喃喃道。
最後的實用效果,讓黃來福很滿意,他叫來了五寨堡民器坊管事孫天正,誇獎了他幾句,讓他再接再厲,以後制造更多的五寨堡收割機,争取到明年,在各個農場中,使用更加的普及。至于制造的經費,則不是問題,缺多少,黃來福會補多少。
對于秋季搶收來說,每早收一天,就讓人早放心一天,少避免損失一天。五寨堡收割機,對人工來說,各方優勢明顯。^^首發 78xs.com ^^而且這種收割機,沒有五寨堡或是神池堡神作書吧坊與礦山中,那種技術提高與工人飯碗之間地矛盾,可以在五寨堡各個大農場中普遍使用。
很快,五寨堡收割機,這種新的機械玩意又傳遍了五寨堡内堡外,成了各人熱門的茶餘飯後話題。
而各農場的小麥收割産量,也是不斷地統計上來。最後估算的結果是,五寨堡10個老農場中,平均畝産小麥達二石五鬥,而20個新農場中,平均畝産也達到了二石左右,這樣整個五寨堡四十萬畝田地中,糧食總産量達到了驚人的九十萬石。
平均畝産達二石五鬥,就是畝産達470斤,雖說和後世不能比----在08年時,山東省滕州高的小麥平均畝産達502公斤,一些高産示範田,達700公斤。但和大明北方此時的各州縣中,平均畝産隻有幾鬥,也就是上百斤地糧産量相比,這種産量己經是非常恐怖地了。
消息傳出後,這個成績又是震驚各地,區區一個五寨堡,産的糧食便可養活整個山西鎮地數萬将士。特别是後來這個消息通過大明發達的邸報系統,快速地向各地州縣傳播後。一時間,所有聽聞的人,不論是官員,還是士紳,還是商賈,都是感覺到不可思議。造成的結果是,五寨堡又迎來了新的一番考察潮。
而在五寨堡内,黃來福己是被屯丁軍戶們尊稱爲“糧神”了,許多五寨堡的軍戶們,己經開始爲黃來福設立長生牌。而且這個“糧神”的稱号,己經有快速向外傳播的趨勢。
不論各人對黃來福的看法怎麽樣,稱贊也好,嫉妒也好,但黃來福善于屯田的才能,這個優點卻是被各人肯定的。
根據黃來福招開五寨堡糧食組和農技組的總結,五寨堡之所以糧食高産,原因主要是,大農場似的經營,可以投入大量的物力資金,修建大規模良好的灌溉水利,使用大量的肥料,使用大量的良種,科學的管理,使用各種馬力機械。這種種措施下來,五寨堡想要不豐收都難。
特别是黃來福還學習後世經驗,創立了“十、百、千”高産創建示範田。分爲十畝高産攻關田,百畝高産示範田,千畝高産示範田。這些田地中,都有大量的糧食組和農技組人員,平時投入大量的資金,引用良種,以提高平均的畝産量。一出效果,就引用到五寨堡各農場中。
總之,黃來福的經驗就是高投入,高收獲。不過這個經驗,在眼下的大明,怕是沒什麽複制性,許多外地的官員聽了黃來福等人的介紹後,都是無語,這麽大的投入,哪個州縣有這個财力?就算把經驗介紹給那些小農,那些連水車都買不起,很多耕田時耕牛都沒有,要将妻子神作書吧爲耕牛使用的人,能有多大神作書吧爲?
不過也有一些外地州縣的士紳,聽了五寨堡的介紹後,若有所思。這些人,無一不是各地的大地主,手中有萬畝良田不足爲奇,而且他們手上都有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要借鑒五寨堡成功的經驗,也不是不可以,就看他們能不能突破觀念,舍不舍得下這個重金了。
當然,同時他們還要解決一個問題,這些大地主,平時的田地都是租種給一些佃戶,如使用大農場後,需要的人力不需要那麽多,餘下的佃戶出于在哪?會不會爲大明增加更多的流民?
要知道,這些大地主,他們可沒有黃來福的好心腸,也沒有五寨堡這麽多的手工神作書吧坊,可以滿足富餘勞動力的需求。不過,這種蝴蝶翅膀的扇動,卻是黃來福所控制不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