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過又惹不起,還能怎麽着?
隻能委曲求全,再尋找可産生的利益了呀!
明知道連惹都不能惹,非要頭鐵地一再瞎搞動作,自找難受的同時,小心某天遭遇滅頂之災。
用藝術性的說法,人該懂得審時度勢,國家亦然。
上升到國家層次,慫不是真的慫。
聽說過“弱則生,柔則存,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勝”這句話嗎?
直白點就是:弱則擱置争議,達則自古以來。
學什麽都不能死記硬背,要懂得學以緻用!
呂武明明有實力獨吞西征的利益,爲什麽能喊的都給喊上?
不就是無法橫掃全部,希望能夠緩和與卿位家族的關系,尋找到利益共同點,搞得就是側面的“擱置争議”那一套。
就像智朔想明白呂武爲什麽那麽幹,能不加入進來嗎?
明顯是不能的!
“爲何獨缺韓氏?”智朔就是聰明過了頭。
看來荀氏的種都不笨,就是太敢說。
同樣的話,中行偃也問過。
呂武說道:“中軍佐遣子聯姻陰氏。”
後面不用講更多了。
别以爲俺不知道你們在搞什麽。
晉國的卿位家族,你搞我,我搞你,屬于一種正常操作。
前一腳要來哥兩好,後一腳背地裏搞事。
也可能是先想好要搞事,再來進行麻痹。
不反擊将被視爲傻子,或者被當成一種軟弱。
呂武觀察智朔的微表情,果然看到了一些并不明顯的異常。
“如此……”智朔好奇地問:“陰氏與魏氏百年好合?”
用詞沒毛病。
百年好合一開始并不是用來祝福夫妻兩人一輩子情投意合,其實是出現在比喻兩個家族的友好上面。
呂武讨厭聰明人,尤其更讨厭像智朔這種什麽都敢說敢問的聰明人。
陰氏和魏氏要幹什麽,自然會影響到第三方,直接問就顯得情商太低了。
呂武也要敢說,沒幹翻白眼的舉動,徑直說道:“陰氏、魏氏皆爲新晉卿大夫,兩家雖有利益之争,人而和睦。諸‘卿’合謀作何,陰氏、魏氏敢不百年好合?”
瑪德。
那還不是怕被你們聯合起來收拾了。
吓得俺們隻能抱團啊!
智朔像是承認那樣點了點頭,說道:“如此,陰氏、魏氏欲保解氏?”
話有點多,并且太直白,差不多是在攤牌。
智氏、範氏和韓氏要搞事,關鍵不是還沒有搞就被呂武和魏琦聯合破解了嘛。
現在,智朔沒将話講得太明,态度則是展現了出來。
智氏明顯不想繼續搞陰氏和魏氏,需要的是兩家拿點什麽出來作爲答謝。
隻要利益足夠,智氏在某些事情上面會很願意配合陰氏和魏氏,其中包括扛住國君和韓氏的壓力,保證解氏這個“橋頭堡”的存在。
這是智氏的風格。
也說明智罃有把握穩住局勢,就看各家都能呈上多大的誠意。
呂武想道:“貪婪是種病!老智家早晚要因爲貪婪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
他就當聽不懂智朔在講些什麽玩意,直接别開了臉。
不怕人聰明,就怕人陰險啊!
除非現任國君像晉景公那樣增設卿位,要不隻有搞掉某一個“卿”才能出現卿位空缺。
國君和韓厥想扶趙武一把,但凡有腦子都該看出來了。
看看目前的卿位家族有哪些。
明顯是解氏最爲弱小,幹掉對晉國可能産生的影響最低。
國君和韓厥想幹掉解氏是爲了讓趙武上位。
呂武卻要聯合魏氏保住解氏的卿位。
那麽,作爲姻親卻想攔着,是什麽樣的行爲,各家又會怎麽看?
現在講究的是幫親不幫理啊!
不這麽幹,哪一家敢真的與某某誰親近?
呂武說什麽也不會願意承認在阻擊趙氏重獲卿位的!
事實上,包括國君在内,韓氏、智氏和範氏真想不到呂武會那麽果決和迅速。
他們所預料的是呂武哪怕有所發現也會感到遲疑,剩下魏氏再怎麽奮力撲騰,還能抵禦國君和智氏、範氏、韓氏的合謀嗎?
如果隻是陰氏和魏氏聯合,他們不會立刻就停手,要先計算行動展開之後的損失以及獲利對比。
收獲遠比損失更大,行動必然不會終止。
偏偏呂武邀請西征了啊!
以爲隻是單純的西征嗎?
不是的呀!
分明是在亮肌肉,又展現号召力,同時看清了各家的貪婪。
足夠聰明又表現出那樣的強硬與果決,再明确表達出不想與各家爲敵,該輪到他們感到遲疑了。
形成這種局面,換成是在警告衆多家族,陰氏和魏氏已經知道了他們想搞什麽。
陰氏和魏氏隻是迫不得已要進行自保,趙氏純粹就是順帶被間接傷害了一把,誰都别怪誰。
呂武心想:“魏氏到底開始誘惑智氏了沒有啊?”
他現在不會再向智朔展露更多的态度,需要跟魏氏進行消息互通,兩家再商量怎麽對待靠攏上來的智氏。
作爲聰明人的智朔很清楚話題該點到爲止,改說起了其它的事情。
他說道:“秦國、義渠、白翟亂戰,以白翟最弱,秦國最強。如今欲尋秦國、義渠、白翟,唯一、二相合?”
呂武反問道:“朔以爲呢?”
智朔暗自高興,覺得受到了呂武的重視,很是大大地賣弄了一波。
什麽哪怕各諸侯國不待見秦國,時不時地開除秦國出諸夏戶籍,秦國再怎麽樣都還是諸夏的一員。
那個白翟先被晉國給打崩,再被秦國算計和背刺,弱小到幾乎沒有聯合的價值。
晉國不需要聯合異族,義渠實力不損也不能與之進行結盟。
吧啦吧啦一大串。
先不管講那些有沒有道理,能看出智朔的思維就是現在晉國人該有的樣子。
什麽思維?
就是有比較明确的民族觀念,認爲“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晉國有民族觀念根本不值得意外,他們最大的敵人是楚國。
而楚國對于周王室陣營的各個諸侯國來說,無疑是最危險也是威脅程度最大的異族。
所以,能理解晉國明明能輕易吞并中等體量的三流國家,爲什麽很樂意帶着一塊玩了吧?
不單純是能收保護費。
另一層是晉人需要那些弱小國家在旁邊喊“666”,又覺得帶着一幫小弟一塊将楚國打趴下是一種天然使命。
如果呂武沒想将白翟發展成狗腿子,又有信心融合依附的白翟部落,還真不用帶上沒剩下多少實力的白翟一塊玩。
比較關鍵的是,呂武必須嘗試能不能兼并異族,再爲己所用。
智朔不但對呂武那麽講,碰上其餘人也會講一講。
呂武聽了隻是笑笑,不發表任何意見。
其他人聽的時候會附和,卻不會去找呂武進行建議。
他們隻會覺得智朔是仗着自家老子是元戎,有那麽點要奪權争名的意圖。
某次,中行偃跟呂武兩人閑聊,提了一嘴關于智朔“慧極必傷”的看法。
聰明過頭的人總是活不長壽。
可能是他們想太多,也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呂武卻發現中行偃對智氏的意見大到無法隐藏了。
好歹是叔父呢。
看似在關心智朔。
實際上分明就是一種詛咒啊!
而在他們駐紮的第十二天,魏琦帶着魏氏的部隊過來會師了。
等魏氏沒有滿編的兩個“師”過來,算上齊國出現略微減員的兩個“軍”,呂武麾下的總兵力竟有将近七萬士兵。
那是算上了後面過來,智氏和範氏分别的一個“師”。
呂武将夠資格參與會議的人召集起來,環視一圈說道:“陰氏、解氏、趙氏、先氏爲一‘軍’,我親‘将’之;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籍氏、張氏……,諸家爲一‘軍’,新軍将‘将’之;諸位以爲如何?”
現場安靜了一小會,沒人吭一聲。
其實,安靜就是最好的答案,不需要誰站起來囔囔。
真會有誰立即表示贊成,不是托也是托。
依靠“托”才取得指揮權才是最虛的權柄,應該小心出現陰奉陽違的局面。
保持絕對的安靜才是他們打從心裏願意以呂武作爲唯一指揮官。
智朔需要承認自己酸了,聲卻是一聲都不敢吭,更别提站起來表達異議。
他是真的聰明,有些時候幹了某些傻事,純粹是聰明過了頭。
那樣的分配,魏琦得到了三個卿位家族的兵力,又有四個中等家族加入進去,算上混編進去的小家族,一個滿編軍團就有了。
反倒是呂武這邊看似有兩個卿位家族,中等家族和小家族最多。
問題是解氏隻來了一個“旅”,完全就是湊數的。
“秦國、白翟、義渠相邀泾水西南百裏之外會戰(岐山東北方向),我欲統兵而往,新軍将率兵攻取義渠,功成暫駐我部三十裏外。”呂武指點着很簡陋的地圖,接着往下說道:“介時狼煙爲号,未有得令,不可輕動。”
魏琦站起來行禮應:“諾!”
随後,分配到魏琦麾下的衆人亦是站起來行禮。
他們喜歡幹清掃的活,尤其是打兵力被抽空了的部落營地,對呂武的安排沒人不滿意。
而需要跟随呂武去正面戰場的各家族,同樣知道不會遭到虧待,也就沒人發表異議。
呂武收起臉上的笑容,道:“如此,便整軍出戰罷。”
全部的人行禮,大聲應:“諾!”
(本章完)